APP下载

大公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标准和实践

2018-01-22

红土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公私分明戒尺尺子

“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是历代圣贤的理想和终极追求,但真正的实践者寥寥可数。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有了一个真正大公无私、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先进集团。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自不待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公而忘私、发奋图强,成就了大国基业。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一些人“私有”“私欲”观念膨胀,“雷锋”无声,“范跑跑”居然跑得有理,甚至出现“人权高于主权”“人性大于党性”等歪理邪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早已被唾弃的糟粕沉渣泛起,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处处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里,点明了两件事:党员干部的基本标准就是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实践这个标准,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首先必须明确权力姓公不姓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中国人民最高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因此,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里说:“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意思是说忠诚的人必定中立,办事公正,没有任何私心。忠于党,忠于人民,就体现在大公无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勤政为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其次,必须明白自己的公仆身份。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就是要从思想上真正明白自己的公仆身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俯首甘为孺子牛。要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站稳群众的立场,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克服一切脱离群众、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私心杂念。在行动上,就是要端正作风、端正行为,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称职的党的干部。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一定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一心为公,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三要始终心存党性戒尺。党性不是抽象的,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就是公、私二字,这也是我们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的戒尺。每一个共产党员,心里都要装着这把尺子。这既是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也是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有了这把尺子,才能循规蹈矩、克己奉公。孔子的弟子曾子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共产党员也应该每日“三省吾身”:对党的事业是否做到了忠诚无私?对人民群众是否做到了大公无私?对工作是否做到了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公私分明戒尺尺子
“性”是判断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尺子的学问
戒尺进课堂 戒尺进心中
学生送我一把戒尺
“性”是判断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专家点评亮分
大将黄克诚“公私分明”好家训
“戒尺热销”说明惩戒教育也重要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