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与诊治

2018-01-22草都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胎衣绒毛病因

文│草都(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一般产后12小时仍不排出,则是胎衣排出出现异常,是牛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产后期疾病,正常健康的奶牛该病的发病率为3%~12%,平均为7%。如果是出现异常分娩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牛群,该病的发病率可高达50%。该病虽然不引起牛只死亡,但是引起产奶量下降,影响繁殖机能,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致使牛群淘汰率增高,牛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本文从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牛生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发病原因

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由于妊娠期间饲料单一,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如钙、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其他原因还有瘦弱、过肥、运动不足、老龄、干奶期过短、胎儿过大、胎水过多、流产、早产、生产瘫痪、子宫捻转、难产、初生犊牛未及时哺乳等。

2.胎盘未成熟或老化。成熟的胎盘易于分离,未成熟的胎盘缺乏正常的生理变化,轮廓清晰,不能分离完成。一般早产时间越提前,该病的发生率越高。据报道,在妊娠240~265天排出胎儿的母牛,该病的发生率可高达50%,甚至更高。过期妊娠常出现胎盘老化及功能不全,胎盘不易分离。

3.胎盘炎症。胎盘受到其他部位炎症的感染而出现炎症,如乳房炎、蹄叶炎、腹膜炎、细菌性腹泻等,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胎盘出现粘连,发生胎衣不下。尤其是饲料变质,胎盘内绒毛和腺窝壁间组织坏死,胎盘不易分离。

4.其他原因。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盘间联系比较紧密,这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失宜、激素紊乱等,也可引起胎衣不下。

在临床上,胎衣不下可能是一种病因引起,也可能由多种病因综合作用引发该病。

二、诊断要点

1.胎衣全部不下。胎衣不下牛只拱背、努责,有的病例伴发子宫脱出。未见或只有部分胎膜悬吊在阴门之外。或经阴道检查发现未能排出的胎衣,未能排出的胎衣1天内开始腐败,阴道内流出污红色恶臭味液体,卧下时流出增多,液体常排出7~10天,长的可达12天。常继发感染发生急性子宫炎,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呼吸数和脉搏数增多,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前胃迟缓、腹泻、产奶量下降等。

2.胎衣部分不下。依病情的程度,恶露排出时间较长是主要特征。通过检查已排出胎衣的完整性进行判定。

三、治疗

治疗原则:及早治疗;防止腐败物吸收;促进子宫收缩;抗菌消炎;适时剥离。

1.药物治疗。子宫内投药。向子宫内投入抗菌药或抗生素,防止未排出的胎衣腐败,延缓其溶解过程,胎衣可自行排出,1次/2天,1~3次。如子宫颈口缩小,可注射雌激素后投药。

注射给药。发病初期可肌肉注射抗菌药或抗生素,当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加大给药剂量或改为静脉注射给药。

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可肌肉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

2.手术疗法。如排出不顺利者,可在72小时后进行手术剥离,原则是能剥则剥,剥离不净不如不剥。宗浩在《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中表明,子宫内注入10%的高渗盐水可以促进胎盘绒毛收缩,易于手术剥离。如剥离不净或治疗不及时,常可引发慢性炎症。

四、小结

该病及时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等可影响繁殖机能,严重者会死亡。

难产助产或手术剥离病例,应注意损伤性感染,注意抗菌消炎,加速子宫内液体排出。

预防该病应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当运动,防止其他感染蔓延等,避免引起胎衣不下的病因存在。目前,规模化的牛场常在产后进行监控,并对健康牛直接给药促进胎衣排出,对确定胎衣不下病例,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马正文、张顺明在《牛胎衣不下的中药治疗经验》中表明,温补散寒,排瘀和血;活血补血,温宫;活血补气行滞祛瘀等原则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方法温和,效果好,次年配种受孕率高。

猜你喜欢

胎衣绒毛病因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电视的病因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二例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