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马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及启示

2018-01-22史鸿洲吉隆坡大学

侨园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来西亚国际化

文 史鸿洲(吉隆坡大学)

中国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的多元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能够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另外还可以规避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之后,教 育 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将教育重心放在高等教育领域,将近30%的预算用在高等教育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为了促进国家持久的发展,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本文将两国在发展高等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帮助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

一、中马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比较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

马来西亚独立初期,仅有1所国家公立学校,私立学堂屈指可数。发展到今天,马来西亚已经拥有20所公立大学,私立性质的高等院校达到了500多所。伴随马来西亚的学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壮大,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在亚洲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受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取消了民办和私立性质的高等学校。近些年,中国的民办学校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因为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高等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

(二)办学形式多样化

马来西亚不仅拥有普通高校,同时还有高等职业院校。马来西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改变单一面授的教学形式,积极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让更多青年接受正规的教育服务。中国的高等教育单一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没有实现真正公开和公平的体制。

(三)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马来西亚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积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学术型人才。通过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促进经济长久发展。而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打造基本功扎实、知识丰富、能力强和高素质的人才,塑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方式多元化

在马来西亚,教育顺应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主要通过教授、讨论和个案分析方式展开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多元化的理念,很多高校难以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教育,教授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不能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面严重不足,不利于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

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应该在15%以内。当超出了15%并且在50%以内则表示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超出50%的范畴表示高等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二、中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比较

调查显示,马来西亚19岁到24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3%,这表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靠拢。中国每年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上涨,入学率基本达到15%,根据上述标准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且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期。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学术相关指标相对落后,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由此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马来西亚国家相比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育理念制约了大众化进程

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去除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突出英语和计算机相关教学,增加了关于信息技术、工业制造、航天航空等方面专业课程。中国的高等教育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专业设置和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很多专业明显存在滞后情况,有迫切需求的专业没有完全设立。

(二)管理体制制约了大众化

马来西亚公立学校的运行体制是企业化形式,它摆脱了政府对于教育的制约和束缚。学校像企业一样运营,一方面可以节省政府开支,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公立大学人才储备。在中国,高等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大多数的政府和个人认为高等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没有意识到其在经济和产业方面的特点。中国高等教育之所以不能实现多元化,主要是受到了现有经济体制的制约。

(三)办学水平制约了大众化

马来西亚提倡私人办学,在高等教育经费上给予私人部分更大的灵活性,提高了学费标准。另外进一步完善实训制度,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提高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地位,鼓励他们发挥作用和优势,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官办大学一家独大的局势,提高了学生数量,提升了竞争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和设施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受到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将关注点放在招生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按时开课不得不外聘教师,学生学习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四)社会承受能力制约大众化进程

马来西亚政府早在1996年就提出马来亚大学和其他的一些公立大学要逐渐实现企业化,学生不再享有政府给予的补贴,需要支付一定的学费,这一措施的提出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压力和负担,一些家境不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这部分费用而放弃学业。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分阶段慢慢增加入学费用,同时提供贷款等政策,减轻家庭负担,保障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避免了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很多大城市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是农村和一些山区因为经济发展问题升学率相对较低。改变目前现状,国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树立农村地区教育重要性的观念,给予农村地区经济上的支持和帮扶。

三、中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马来西亚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在发展中积极坚持走特色 发展道路,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马来西亚根据本国国情,提出要积极和国外大学、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学习这些大学和机构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近些年来,马来西亚积极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马来西亚称之为双联课程),允许国外大学在马来西亚建立分校,积极展开国际间合作,希望通过全新课程设置促进高校体制的发展完善,促进国外教育体系之间的融合。马来西亚政府不断促进本国高等院校的进步,有力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发展。

从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伴随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逐渐提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留学生互换,互相访问,积极展开交流和合作。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够完善、国际化程度不高,和中国教育大国的身份极不匹配。通过积极到国外举办中国教学推荐展,和国外高校开展经验交流和分享等活动可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了解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和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和规模,积极吸收外国发展经验,才能不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不断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来西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有你在可真好呀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