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2018-01-22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医院, 南京 210036)
《伤寒论》中的少阳病篇仅有10条条文,因其大部分内容已见太阳病篇缘故,内容虽少,但历代医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现代临床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少阳即为小阳,其抗邪能力较弱,故有少阳之称[1]。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三焦主决渎、通调水道,是人体水谷元气运行的道路;胆附于肝,藏精汁,主疏泄,二者以经脉相连,其气相互贯通。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胆气疏泄、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得以升降,故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各有所司。
1 少阳病的特点
少阳处于太阳、阳明之间,外则从太阳之开,内则从阳明之合称之为枢,所以说少阳主枢是调达内外之枢纽。少阳病是在此生理基础上发生的。外邪侵犯少阳,胆火上炎,三焦经脉不和,枢机不利,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总纲。少阳病根据少阳自身的生理特点,易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等特点。
1.1 易经腑同病
太阳病经表证,中风、伤寒是独立的证候,太阳腑证,蓄水、蓄血亦是单独的证候;阳明病,胃热弥漫的白虎汤证,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前代医家有人把它称为阳明经证。而阳明腑证即是大小承气汤的腑实证,以及麻子仁丸的脾约证,津亏便结证及阳明蓄血证等。
对于少阳病而言,经脉受邪的证候和胆腑三焦受邪的证候常同时发生。《伤寒论》第263条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尤在泾[2]注释云:“足少阳胆也,胆盛精汁三合,而其味苦,胆受邪而热,其气上溢,故口苦。咽门者,肝胆之候;目锐眦者,胆脉之所起,故咽干、目眩也。”从少阳病的提纲及尤在泾的注释中可以看出,口苦是胆腑热邪上蒸之象,咽干目眩是胆经火邪上冲之征,因此其病既在经也在腑,经腑易同病;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看,章虚谷曰:“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经腑,是和其表里,以转枢机,故为少阳病之主方。”刘渡舟[3]亦云:“柴胡配黄芩以清肝胆之热,解少阳经腑邪。”少阳病可以有经证也可以有腑证,但常常是经腑同病。经脉受邪的证候和胆腑三焦受邪的证候常常同时发生,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1.2 易气郁化火
少阳虽少血多气,然由于少阳之经的特殊功能,故对全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都有温煦长养、激发推动、平衡调节的作用。《黄帝内经》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说明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要依赖少阳阳气温煦促进才能旺盛、活泼。 少阳主疏泄,当外邪侵犯少阳将会导致少阳疏泄不利,临床常表现为“郁”。由于少阳易气郁,治疗时要以疏郁为主。少阳的阳气为一阳,阳气初生生机勃发,内藏相火,少阳的阳气不亢不烈但蒸蒸日上,邪气一旦侵袭少阳,极易郁遏少阳相火,从而化火。
1.3 易生痰生饮生水
少阳三焦主决渎,通调水道,是人体水火气机运行的通道。少阳受邪,气机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湿内停,易生痰生饮生水。当痰饮水湿内盛时,又会阻滞三焦气机。如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条文中的“心下悸”乃邪入少阳,三焦水道不
利,水饮内停于心下则心悸;水饮下蓄膀胱,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水饮上犯于肺,肺寒气逆则出现咳。
1.4 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
少阳处于太阳和阳明之间,少阳主枢。《黄帝内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在肾阳的温煦下通过膀胱的气化化生而来,而太阳的阳气通过膀胱经脉、三焦向体表输布,起到温养、调节体温和防御外邪的作用。若三焦气机畅达,则表气调和,少阳受邪,三焦气机不利,容易影响太阳表气,使太阳表气失调。胆的生理功能是藏精汁,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主疏泄。当功能正常,则阳明之气可降,太阴之气可升,反之,则阳明降浊的功能、太阴运化的功能都受影响。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当少阳受邪厥阴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条文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第230条等都充分反映了少阳病易伴发其他经病。
学习掌握好少阳病的特点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有着很大的意义。我们学习伤寒论的目的是为了在临床上更好地辨证论治,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开出适合证的方药。在治疗少阳病时,一定要结合少阳病的特点。
2 少阳病提纲问题
少阳病提纲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不同于太阳病提纲证主要脉证,又不同于阳明病提纲证病理特征,而是以病人的自觉症状口苦、咽干、目眩皆与胆热有关[4]。清·柯韵伯[5]:“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此病人自内之外,人所不知,惟病患自知。”后世医家对263条是否是作为少阳病的提纲有着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三阳病皆可见之,不独少阳,故不能作为少阳病提纲。如第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等。有的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出之太简,主张在原提纲基础上参以“主证”内容。有的则主张与小柴胡汤证的4个主证结合起来,也有主张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提纲等,都有一定的理由,似乎以后者理由更为充分。但从临床看,往来寒热与胸胁苦满固然是少阳病比较多见的证候,却不一定是必见证候,因为没有这两个证候同样可以确诊为少阳病[4]。
263条能否作为少阳病的提纲证,本文的观点是263条能够作为提纲证,而且当之无愧。所谓提纲是指能反映本经病证特征的条文,它不是描述一种疾病的证候,而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6]。六经病提纲反映六经病证的特征。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在描述手段上可以是一经病的主要证候病机,一经病的临床表现,一经病的病变特点。我们看太阳病提纲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为“脉浮”。脉为气之先,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于表,故脉象应之而浮。太阳经脉循行于头、项、背部,外邪束表,太阳经气运行受阻故出现头项强痛[7]。太阳病的提纲是从临床表现来描述的,能够体现太阳病的病证特征;阳明病提纲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揭示了阳明病的病理特点是壅滞不通,是从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来描述的。本文所讲的少阳病提纲第263条,主要是从少阳病的特点来描述少阳病的病证特征。“口苦”苦为火之味,少阳感受外邪易化火,胆火上炎。“咽干”是少阳郁火伤津的表现,“目眩”是少阳郁火循经上扰清窍所致。通过对三阳病的提纲分析,我们得出263条作为少阳病的提纲当之无愧。
[1] 程昭寰.伤寒心悟[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435.
[2]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9.
[3]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64:148.
[4] 陈亦人.《伤寒论》求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7-78.
[5] 柯琴.伤寒来苏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22.
[6] 牛宝生,师大庆.六经提纲乃六经辨证之核心5仲景医学求真(续三)[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09.
[7] 戴玉,赵安定.伤寒精髓-仲景辨证论治挈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