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检测
2018-01-22皮玉梅
皮玉梅
(湖南省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湖南常德 415500)
1 药物残留的产生
由于药物的广泛应用,肉、蛋、奶中含有各种药物残留是不可避免的。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的量虽然很低,但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甚为严重,而且影响深远。
在畜禽体内发现的违章药物残留,大致是由用药错误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有:(1)不正确地应用药物,如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不符合用药指示,这些因素有可能延长药物残留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从而增加存留天数;(2)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3)屠宰前用药掩饰临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验;(4)以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或未批准的药物作为添加剂饲喂动物;(5)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违章残留物;(6)饲料粉碎设备受污染或将盛过抗菌药物的容器用于贮藏饲料;(7)动物饮用水的水质被化工污染;(8)接触厩舍尿池中含有抗生素等药物的废水和排放的污水(如猪经常摄入这种污水)。
2 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通常不表现急性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低剂量的摄取残留物,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在药物残留积蓄一定量后,将导致各器官的病变、癌病。但是,某些个体对某一药物有过敏反应,即使在低剂量的接触,同样可导致变态反应。总之,禽畜体内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汇总起来,主要表现在: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耐药性、致癌作用、激素作用等等。特别是,现代的畜牧养殖业,大批量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药物残留的增多将导致人体对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久而久之将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某些疫病无药可治。
3 加强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工作的发展建议
(1)加强此项工作扶持力度,确保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民众的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由此,国外很多国家将此项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来抓,做到强制化管理和监督。国内兽药残留检测工作起步较晚,考虑到此项工作的影响力之大,务必将其作为公益性事业重点给予扶持。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规定:监测抽取禽畜产品样品工作中,检验单位不得向个人收取费用,否则当事人将要被追究行政责任。为此,今后药残检测费用的支出,应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中去,确保畜禽产品药残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源头上抓好投放药品监管,确保市场用药的质量安全
更好解决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光依靠药残检测往往是不够的。这需要在治标的同时,做到治本。治本工作的开展,应从源头上抓起。做好市场买卖兽药、饲料等的投放管理,加强安全性检测报批,确保兽药、添加剂等的安全有效。同时,规范兽药使用,禁止超剂量用药、超范围用药。严格规定休药期,控制药物残留剂量。
(3)加强畜产品立法体系建设,做到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有法可依
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实际上,最先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比如:《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等,都有关于兽药、防疫、饲料等使用的相关规定。但是,对违禁药物的使用、查处等等,还有很多的法律空缺,制约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务必完善立法体系,通过立法的形式,限定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添加剂的最高残留量或允许残留量,以确保药物残留检测工作的有法可依。
(4)借鉴国外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监测规章,不断完善健全药物残留检测标准
入世后,畜禽产品出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技术壁垒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解决好药物残留问题,扩大出口将无从谈起,连国内市场都可能保不住,届时发达国家畜禽产品更加容易进入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价格较高但有安全保证的进口畜禽产品,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畜禽产品销售难的局面。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药物残留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认真学习国外药物残留检测种类、品种、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尽快制定不同种类、不同品种残留检测标准,对现在已有标准的要进行复核,力争我国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早日与国际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接轨。
(5)增加人力和财力投入,完善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禽畜产品质量安全,在相关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完善禽畜产品的信息、标准、监测体系。而在地方上,不少地区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试点性的建立质量检测测试中心。由此可见,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体系和思路几近形成。在接下来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狠抓落实,逐步增加财力和人力投入。
[1] 林海丹,周风珍.饲料和动物食品中药物残留监控现状与思考[A].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2009广东省饲料行业年会[C]. 2009:9-14.
[2] 聂雪梅,李立,方恩华,等.世界各国动物源残留监控体系概况[J].中国动物检疫,2012,(8):11-14.
[3] 郭志儒.农业部发布对《欧盟动物和动物产品残留评估团赴中国考察报告(草案)》的评价报告[J].中国兽药杂志,2002,24(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