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入路径分析
2018-01-22任红营
任红营
(404000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1引言
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的重点往往侧重于知识理论和技能培养,或者将学生自身的职业精神培养放在片面位置,或者是忽略职业精神培养。因此,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以最佳的个人学习状态参与到整个就业活动之中。
2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背景分析
职业精神指的是人们在从事具体职业活动时,所具体形成并且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持续稳定以及充满职业特色的价值理念、就业态度的价值总和,是从事具体工作中所必须形成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超越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其中融合了职业责任、职业态度等所有与职业相关的理念内涵,尤其是诠释了从业者自身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
当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学生不仅要顺利找到就业岗位,同时也要在就业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精神,能够快速适应就业环境,同时也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职业规划,从而实现自身职业成长。因此,在当前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精神理念。
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培养诉求看,想要实现理想的职业精神教育与培养,就必须注重从以下视角出发:首先,立足学生专业实际,完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职业思维。尽管专业无法决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学生具体专业内容来具体实施的。其次,要完善实践教育设置,通过在模拟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精神。客观来说,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整个社会的各个产业都处于转型发展之中,产业转型需要从业者形成必要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通过丰富实践色彩,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最佳效果。
此外,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培养的客观实际看,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更是学生就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当前高校教育机制不断成熟,实践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诉求,因此,聚焦学生职业成长特性,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思维,已经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所不可缺失的本质化内容。
3用好课堂、激发学生——融入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高校思政课创新路径
3.1 利用课堂载体,将课堂教学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
事实上,职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精神,想要实现该精神理念的最佳效果,其并不需要另外设置教学课堂,因此,利用思政课堂形式,将职业精神的理论内涵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等多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使用思政课堂,讲述专业的职业故事和精神理念,激发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与认知。
3.2 激发学生感知,将学生自觉意识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
想要实现职业精神培养的最佳效果,就需要让学生自觉感知职业精神内涵,通过提升学生的实践感知,实现整个思政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职业精神更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理念与思维,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激发自身感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设置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品读职业精神。要通过系统化的思政教学,让职业精神融入到学生自身的行为与习惯之中,实现思政教学的复合价值。
4结语
将思政课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机制相融合,能够很好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从而在显著提升思政教学活力的同时,实现学生职业精神理念的合理培养。对于高校学生培养活动来说,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职业精神,也是基于当前学生成长与培养视角的重要创新,可以说,将思政教学与学生自身的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其将助力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