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的熔炉铸造了人生
——记二十二团四连退休干部、老党员的革命生涯

2018-01-22尚立锦

兵团工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团连队兵团

□尚立锦

今年71岁的芦廷元,是一名退离休党员干部,四十三年前的现在,他正是一名风华正茂刚走出学校门的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随一个回老家探亲的亲戚来新疆游玩,那时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年头,看到兵团的农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平整的条田,笔直的林带,四通八达的道路,机械化生产的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就产生了留疆的念头,而后被分配到农四团八连工作。

他刚到连队感觉格外新鲜,住的是半挖半盖的地窝子,吃的是大食堂,早上敲钟上班,中午工地就餐,下午吹哨收工,完全是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因刚从学校门出来,对于紧张的集体生活也能够适应,只是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加之劳动强度大有些吃不消,有过暗自流泪,也有过思想斗争。那时的领导经常鼓励他们,生活上问寒问暖,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锻炼,就这样,他顺利地过了劳动关,完全适应了这个陌生的环境。

当时连队的成员是由老军垦和支边青年组成,文化水平都不高。一个高中生出现在连队是件很稀奇的事。两个月后,他被安排了一个不脱产的记分员,每天和大家一样劳动,下班前一个小时验收每个工人的成绩,下班后顾不上洗脸吃饭就整理当天每个职工的工作量和完成任务的百分比。然后站在房顶上拿着铁皮喇叭,向全连公布,天天如此。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他从没喊过累、叫过苦。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受到党的培养之外,兵团这个大熔炉的锤炼,使他走上了人生的正确道路。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朴实的友爱和真实的感情,虽然连队职工都不富裕,但大家都相互帮助,亲如兄弟,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风格。他,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讲价钱,奉献不计报酬。官民同甘共苦,是兵团人精神文明的真实写照,使他至今记忆犹新,刻骨铭心。

1983年,他在四连担任农业技术员,五月份,全团四万多亩小麦需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了节约成本取得最佳喷施效果,团与上级部门协商后,计划进行飞机作业,当时生产科人员少,忙不过来,团抽调他前去帮工,从临时机场的修建,飞机喷施作业的进行和飞机工作人员的协商,全部由他一人负责。加上时间紧,任务重,面积大,三天之内必须完成,大大增加了任务的难度。他及时请示了上级部门,并与航空公司进行了沟通,又增加了一架飞机进行喷施作业。当时,在这样艰苦而且只有一条跑道的情况下,有两架飞机同时作业,实属少见。在兵团农场飞机进行植保史上还是第一次,如果发生事故,后果不可设想。

任务结束后,由于他的表现突出,获得到航空部门、师农业科领导的认可。回单位五天后,他接到上级通知,担任六连连长一职。从此又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回顾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胸带红花的时候,也有经历挫折的时候;有手捧奖状的时候,也有垂头丧气的时候。但是,他认为困难和教训在前行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就会振作精神,努力开创未来。

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有二十多年都从事在生产第一线。他多次被评为“五好工人”受到团连的表扬奖励,他担任连队领导后,及时调整作物结构,与当时的团供销科联手,大面积种植露地西瓜,获得了高产,打通了销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全团最好的成绩。后来因团工作需要调到科研单位工作。根据科研单位的工作性质,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地完成了每年上级下达的科研课题,不断引进高产优质品种,认真摸索作物生长规律,提纯复壮,积极推广大田生产,为全团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二十二团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连也被团评为争先创优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团领导的嘉奖。

在党培养的40多年里,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纪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专业地面对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肯定和好评。

他,是一名普通工作者,但是他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是一位基层建设者,在他的带领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职工的收入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猜你喜欢

全团连队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星火相传筑梦路 全团带队谋发展——关于新时代初中少先队发展的思考
举全团之力 聚各方资源 带领少先队事业开创新局面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八路军留守兵团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这里的连队和《军事历史》结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