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起来”的中国人需要怎样的品格
2018-01-22
民族大家庭 2018年1期
《环球时报》1月2日刊登上海社会科学院专家李开盛的文章说,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客观地看,许多国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了解还存在偏差。
其一是忽视。在国内各类媒体的国际类报道与节目中,往往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事物如数家珍,而较少有镜头去对准非洲、拉美国家。即便时而有些报道,也多是些零星的负面消息,比如拉美的贫民窟、北非的难民和索马里的海盗等。甚至是在国际问题研究界,那些弱国、穷国也少人问津。
其二是俯视。即使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所关注时,有些人也是以一种俯视的目光去看待。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一些国人的心态随之开始发生某种变化,经济上的优越感迅速膨胀为文化上的优越感。
其三是错视。不少中国人有种看法,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仍然贫穷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民众慵懒。其实与专心致富而勤劳持家的中国人不同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欲求有限,追求一种快乐的生活。这是文化的差异。
此外,不少人都接受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主导论,下意识地认为小国无足轻重,国际事务的主要事项大都依赖甚至受制约于大国的决策,这是事实,但任何人都不能因此认为小国、弱国无需关注。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仰视还是俯视,均不是健康心态。越是大国,越是要重视、了解和尊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是一个自信、文明的中国应有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