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协同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证心得
2018-01-22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m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1]。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骶痠痛、白带增多等为主,常伴有盆腔包块、月经失调、低热、性交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2]。祖国医学中没有慢性盆腔炎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 等范畴。笔者采用经方当归芍药散协同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兹述如下。
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关于本病较早的记载可见于《素问·骨空论》中:“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认为女子带下病、癥瘕、积聚均与任脉的损伤有关。明清多位医家认识到本病为经期产后,血室正开之时,感染外邪,或内伤七情,使血脉瘀阻,气滞不通,以致腹痛,日久形成癥瘕。此观点与现代医学中慢性盆腔炎是由逆行感染所致类同,所描述症状和体征也与之相符。此外,带下量多也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带下病”范畴。现代医家认为本病为患者素体虚弱、摄生不慎,湿热邪毒乘虚内侵,邪正交争,搏结成瘀,瘀滞胞宫、胞脉,以致经络闭阻而发病[3]。故本病成因多是由湿、热、寒、瘀之邪蕴结胞宫、胞脉,导致气血不畅,胞脉阻滞不通。血瘀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所在,故其病理基础可用“湿、热、瘀、虚”概括。一般证型分为:湿热瘀结、痰瘀交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等证。其中湿瘀交阻最为常见。本病因湿至瘀,因瘀又加重湿滞,瘀与湿交结,使得病情顽固,缠绵难愈,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利湿以清除体内余邪,使邪祛湿退,经脉通畅,诸症自除。
2 蒙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盆腔炎属于蒙医学“三舍”病范畴。“三舍”是内生殖系统的总称,位于赫依区,是聚合性器官,“三根”的失衡均可引起“三舍”病。巴达干、赫依是“三舍”病的主要内因;长期坐卧于寒冷潮湿环境、久病身体衰弱,房事过度,生活不洁等因素致使巴达干、赫依过剩累及“三舍”,引起血希拉下降、巴达干、赫依上升,导致“三根”平衡失调,七素、三秽分解异常,导致血、黄水与赫依交接成团,气血运行不畅,甚至瘀血湿浊形成包块,使巴达干、赫依交搏,造成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4]。故治疗时宜采用调气血、消粘、益七素、除病根为总则,并结合具体情况,随证施治的原则。
3 中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异同
中医学、蒙医学共同认为本病在相关脏腑功能低下时,湿、瘀交阻而至气血运行不畅,均以活血化瘀为立法之基础。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无论何种病因病机最终均可出现瘀滞;同时,瘀血本身就是致病因素,故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最终病理结果,活血化瘀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本大法[5]。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6]: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加快坏死组织的吸收、血液的供给、营养的改善,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也能减轻组织增殖和组织粘连,对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中医药治疗CPID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大体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型等,治疗均以活血化瘀祛湿为主法)、专药专方治疗、灌肠法、中药外敷法等[7]。而蒙医学治疗时多以调气血、消粘、益七素、除病根为总则,并结合具体情况,随证施治。
4 活血利湿、健脾调肝是治疗本病关键
妇人肝血足则气机条达,脾运健旺则湿邪除。反之,若妇人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经产耗伤气血、肝失调达,气机阻滞而瘀血内生,木不疏土而脾失健运、痰湿聚集,相互搏结于盆腔,日久而生妇人癥瘕之疾。针对肝脾不和、气血郁滞湿阻之证,当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原文曰:“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同时亦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痛,大多由于血常不足,肝血失养,肝气郁滞,木不疏土,脾虚湿阻,土气不畅,绵绵作痛。当归芍药散具有健脾利湿、养血疏肝及活血利水之功效。研究表明[8],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方面最常用于月经病,以痛经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妊娠病,以妊娠腹痛为最多;另外,当归芍药散还较多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及盆腔肿瘤治疗 。笔者从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经方当归芍药散协同蒙药赤瓟子治疗慢性盆腔炎。藏、蒙医在《四部医典》中有蒙药赤瓟子记载,“妇科主病主治,腹润小法药用赤瓟子,赤芍柯子桂花光明盐,鲜娄等分研磨大姜煎。”赤瓟子在唐代就已经使用,到现在仍使用,如《内蒙古蒙药标准》用于调经活血、补气安神的勿力吉-18中,赤瓟子占有本方量的10%;给喜古讷-11中,赤瓟子占4.5%[9]。
5 典型案例
乔某,女,29岁,2015年10月9日初诊。主诉:两侧少腹经常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4年不愈。患者自诉2012年秋季怀孕,药流后调护不当,出现两侧少腹部疼痛,剧痛难忍数天伴发热,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有所好转,但少腹疼痛反复发作。近几天,少腹部又开始疼痛,时轻时重,伴腰骶疼痛,白带量多,色黄有味,心烦,眠差,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舌偏暗苔微腻,脉沉涩。经期腹痛坠胀加重,末次月经2015年9月26日,行经5天,经血色黯有块。妇科检查:子宫水平位,大小正常,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均增粗伴压痛,B超结果示:双侧附件炎、盆腔少量积液。妇科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腹痛,辨为:湿热瘀结、气血阻滞,治以活血利湿、清热止痛。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5 g,白芍30 g,赤芍15 g,川芎12 g,茯苓15 g,白术15 g,泽泻15 g,赤瓟子30 g,败酱草30 g,红藤30 g。1剂/d,水煎服。服用5剂后,腹痛明显减轻。继服7剂后,腹痛消失,白带已止。续服6剂以固疗效。10月28日月经来潮,腹已不痛,腹自觉偏凉,月经色黑,给予少腹逐瘀汤加赤瓟子温通活血调经,内服4剂后月经停止,复查B超: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妇科炎症之附件炎、盆腔积液,多由湿热缠绵,湿瘀交阻所致。厥阴肝脉循阴器入腹络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虚标实,治当虚实兼顾。本例患者因药流后调护不当,肝脾失调,湿瘀为患。少腹为肝经循行部位,故见少腹疼痛。带下亦属湿邪为患,湿热下注,湿浊热邪聚于下焦,气血壅滞,则致带下色黄量多,腰骶酸困。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既清利湿热之邪,又行化瘀滞之血。方中白芍赤芍同用,既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又和营止痛;当归补血和血;川芎活血化瘀;茯苓、白术、泽泻运脾渗湿行气;红藤、败酱清热解毒祛瘀;蒙药赤瓟子活血化瘀、止痛消粘。诸药配伍,与证相合,故疗效明显。
6 小结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越来越着重于对疾病本身治疗的靶方、靶药的研究。靶方、靶药的应用可使中医治疗系统化、规范化,并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10]。仝小林教授提倡现代中医应微观定靶,增强治病的精准性[11]。历代本草学对药物功效的认识是基于缓解症状的靶向药,如大黄、麻仁的通便,瓦楞子的抑酸,拳参治疗胸痛。赤瓟子为蒙医学妇科调经要药,具有活血、调经、破血痞、祛阴道疾患等功效。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靶向药的特点:作用在腹部,调经止痛止带、消粘、除病根。经方当归芍药散合蒙药赤瓟子可健脾利湿,活血调经,治疗CPID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1]Mitchell C,Prabhu M.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urrent concepts in 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3,27(4):793-809.
[2]詹慧珠.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5(1):64-66.
[3]钱菁.夏桂成教授辨治盆腔炎的经验与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3):182-183.
[4]苏婷婷.盆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 24(14):65-65.
[5]杨卫林,刘春丽,梁文珍等.梁文珍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60-961.
[6]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7]吕桂凤,安燕,李燕.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外医疗,2009(6):69-70.
[8]陈德慧.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9]程景林,于庆珍. 蒙药赤瓟子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2):9-10.
[10]张坷炜.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90-91.
[11]仝小林,何莉莎,赵林华. 论 “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J].中医杂志,2015,56(17):144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