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新经济发展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8-01-22于代松陈海鹏

中国名城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于代松 陈海鹏

1 关注新经济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出了“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要求,这是近年来官方正式提出新经济的根源。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何理解新经济?所谓新经济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就我国的当前的“新经济”而言,最关键的是以下5个方面:第一,政府明确而坚定的“经济信仰”。所谓明确而坚定的“经济信仰”,就是要在市场自由和政府干预两个方面作出基本、持续的方向性的选择:到底主要是靠市场规律还是主要靠政府的干预解决活路问题。其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用市场手段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已经为新经济发展给出了基本的经济路径指向。第二,持续的、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新经济”不可或缺的内涵。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为6.5%左右。也就是说,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6.5%)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掉到底线之下恐怕是难以接受的。第三,“新经济”需要“新结构”的支撑。去产能、去库存以及发展新产业等,都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是新型、前沿产业的大发展,二者并行推动产业结构的蜕变。第四,增加“新引擎”,驱动“新经济”。有很多因素在驱动经济的前行,原有的驱动要素,还必须保持,并且通过改革或完善,来提升驱动力,例如传统的“三架马车”中的消费,虽然政府和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和发达国家差异不大。但是,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不是提高了,而是明显下降了,从近50%降到35%左右。也就是说,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居民消费作为经济的驱动因素之一,还大有潜力可挖。同时,经济发展也需要新动力,科技进步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引擎”,它既可以拓展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也能提升生产效率、产业效率,还能通过促进资源、产业、市场的跨界互动、组合、融合来开拓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展开的互联网经济。第五,“新经济”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资本)基础。教育、科研人员的状况、劳动者的素质、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等都是衡量人力资源状况的方法。人口政策的转变、教育投入加大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企业全员培训制度的实施、鼓励终身学习等途径,在建立我国强大的人力资源(资本)、有效推动新经济发展方面皆大有可为。总之,新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软、硬两个基础:软件方面就是制度创新、环境优化,硬件方面就是科技进步、技术突破,两者又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2 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动力转换的重要关节,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经济业务形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创新是引领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的方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性的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新经济是一种从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有效连接、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聚合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聚合在一起,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中资源占有的理念,促进了社会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指引和市场的主导下高效率配置,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共享,从根本上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革新。二是跨界融合。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产业组织和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融合,促进产业内部深度交流的同时,行业间以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跨界组合式创新和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模式。三是快速迭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颠覆式技术创新,互联网催生的新一代技术更新、产品升级以及模式创新的实践远远短于传播普及时间,这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主动去适应。四是高速增长。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变革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催生了相关高新科技企业快速的成长,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凝聚力更强,可以带动大型企业新型产业的快速形成。

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6大经济形态,构建具有跨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带动能力的产业体系,因地适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禀赋,着重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6大新经济形态,这6大经济形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新方向。第一,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技术作为主要的支撑,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形态,这是新一轮技术变革产生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二,智能经济。智能经济是以智能化设备为基本的要素,以互联网、物理设备以及人脑智慧为基本的框架,以智能设备在社会范围内的快速迭代和发展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形态。智能经济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撑,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智能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和替代,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第三,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在传统产业的经济上发展而来的,以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出发点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传统产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绿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传统产业之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第四,创意经济。创意经济是以人脑智慧创造为基础的,以文化、科技、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形式灵活表现的一种经济形态。第五,流量经济。流量经济是依靠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物质流等要素资源的流动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信息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第六,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配置社会闲散资源,扩大经济服务范围的一种经济形态,从资源分配到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诉求。

3 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尽管新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但由于其比较严重的依赖制度、政策的改善创新,且需要大面积、可持续的科技进步、技术应用支撑。而长期以来惯性化地靠政府包揽主导下的资源开发、基础建设、生产制造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对新经济的发展形成无形的拖累。导致新经济近两年靠互联网主推形成局部井喷效应的同时,并未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趋势,其未来的发展明显面临着一些困难、风险,主要体现在:

3.1 政策兼容不够

长期以来强调自上而下行权性管控模式的制度设计思路,相对缺乏新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宽容环境、有效服务、自由融通,特别是中、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和既得利益强势群体,天然缺少对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关爱、培育、接纳,往往还大面积存在对新经济各生长要素的阻碍、限制甚至扼杀。就以旧有利益群体借助制度性优势阻碍创新产业为例:任何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既可能是对既有产业、产品、企业、机构运行的提升、补充增值、延伸,改善原有群体的工作、地位、服务、利益分享,但也有相当多的创新却是对原有产品、产业、运行方式的否定、冲击、替代、竞争威胁,这必然导致依赖原有产业、产品、运行机制的企业、机构、群体的利益(甚至生存)受到威胁、伤害。而这些机构、群体长期靠原有技术、产品、产业、运行机制获取利益、地位,其中的部分还成为拥有较高地位和丰厚利益、能影响甚至决定行业内相关政策、发展走向、准入标准的关键人物,当前的管理、服务体制又需要创新的成果应用、资金补贴、技术采纳、产品准入、项目竞标等经过如上相关机构、人士的多道程序审定、认可、放行,方能逐渐试验化、产业化、商品化。可以预见,这个旧有利益群体面临可能砸自己钱袋、饭碗的新闯入者(创新)时,可能采取什么态度?将怎样用其手中的可决定创新生死的权利?且制度、政策、程序上看起来还可以滴水不漏。

3.2 人力资源不强

相对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而言,在人力资源方面新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一方面依靠高精尖科技人才和知识高储备善综合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优质服务性人员,而对于行政、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将大为减少。而因为悠久“官本位”文化熏染,大量人才囤积在行政、管理领域,由于知识结构、专业限制几无可能转变为科技人才,更受制于身份预期、畸形观念难于坦然真心转变为“伺候他人”的服务人员。这就导致新经济所需要的服务人才、科技人才缺乏,同时新经济需要相对清除的管理人员又拥挤不堪(形成过度管理的巨大内耗而阻滞创新产业、服务产业),这就在人力资源上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

3.3 社会诚信不彰

新经济因为大量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使得经济要素流动、融合更加有效、无形,经济活动的虚拟化也更加深入,产业活动、经济行为的边界越发模糊,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而言其有形、实体化、可掌控、能触看等大为降低,同时新经济也必然催生更加广泛、频繁的各领域、各群体、陌生人之间的众多交易、交流、交换行为。这些都会引发更加全面、多领域、多层次的各类风险,而法治精神、规则意识、程序习惯又相对不够的国内文化传承加上政策、法规上对新经济可能引发的众多风险预警、监管上长期相对滞后,人们自身的诚信意识、守信行为、信用坚守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但又不得不承认,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尚在起步,社会诚信意识行为整体极不乐观,众多难以想象的五花八门的伪劣、欺诈、失信、钻营、互害等行为层出不穷。这正在成为新经济全面、良性、持续发展的巨大病灶。

3.4 企业创新不力

新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绝不是靠开会、发文、项目示范、园区建设等政府运动式推动就行的,最终还得靠广大企业在技术应用、产品研发、服务优化、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持续发力。而当下国内尚未形成自由、公平、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生态体系,拥有强大资金、资源实力和较高经济社会地位的企业(相当比重是各级政府支持、管理的国有企业)因其相对带垄断性地位而缺乏创新的压力、动力,且受限于体制性原因引发的人事、监管方面的缺陷难以参与系统创新,占企业比重9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有创新压力、动力却又缺乏创新的实力、地位和风险承担力而难以参与创新。除了少数冒险闯关成功的中、大型民营企业和一批政府政绩所向的国企在新经济中有所斩获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地方国企(政府融资平台)依然固守原有的产品、产业、老的运作模式,新经济并没能在整体企业群体层面生根、开花。

3.5 消费动力不足

新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最终还得靠足够的市场消费拉动,但宏观层面国内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近年降到了35%,说明整体消费动能明显不足,加之贫富分化较大(基尼系数长期偏高)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囊中羞涩消费乏力,这就导致新经济创生的丰富多彩各类新型产品、服务缺乏有效的市场消费支撑而难以顺畅地完成经济活动运转,反过来又将折损新经济的发展信心和动能。

3.6 资源分配不公

新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所依赖的主体最终还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呵护和关注的就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目前,社会发展的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国有企业的手中,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这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方面没有实力去与大型国竞争,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存环境严峻,融资困难、高端人才匮乏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以至于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参与新经济的环境、实力和对风险管控的能力。导致新经济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呈现出局部井喷式发展,未能形成新经济的全面发展态势。

4 对策建议

为了培育新经济良性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克服当前新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避免其陷入相应困境,特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4.1 去除不利于新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管理规章

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合法前提下引导、呵护新经济成长;另一方面减少行政干预(特别是中、基层政府)经济活动,尽量发挥市场效率、法制边界的作用,还给新经济相对自由、充满活力的生长、发展环境。同时要实质性推行负面清单管理,让各领域的新经济成份、组织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空间下自由、持续生长。

4.2 促进企业群体参与新经发展

既要减少(甚至去除)既得利益企业群体(以大型国企为主)的不合理垄断获利地位,驱使其不断进行创新、拓展新经济发展领域,又要适当降低广大中小企业负担(主要为税收)、获得从容生存发展的空间(才有参与创新的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在力所能及的经营管理细微处(特别是服务领域))进行创新,全面参与发展新经济。

4.3 改善人力资源供应结构

努力破除官本位主导下的人才培养、成长观念。优化人才供给体系,以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适应新经济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减少“当官性”管理类人才的培育、供应,而在人才培养、供应的高(高精尖研发人才)、低(大多数的精于一技之长的服务人才和工匠)两端多下功夫,在人力资源体系上为新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4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首先要围绕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系,在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监管、失信惩戒、信息使用及保护等方面形成工作运行机制,第三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逐渐形成诚实、守信、尊规、践约的商业理念,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4.5 留存更多消费动力

政府消费往往出于短期政绩考量而很难大面积用于支撑新经济的成长,居民消费才是新经济最大的市场支撑。要一方面整体减少税征而给民众、社会、企业留下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体系优化(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缩小差别,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设减少广大民众的后顾之忧。从而为新经济的发展储存更大消费池、培育强大的消费动力。

4.6 积极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

第一,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规范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让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可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第二,打破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现状,让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以驱使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更好的参与到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经济运行的竞争活力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5 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种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由于新经济的发展渴望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的高新技术支撑,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惯性化地靠政府包揽主导下的资源开发、基础建设、生产制造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相适应,导致新经济在近两年依靠互联网主推形成局部井喷效应的同时,并未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新经济的发展面临明显困难和风险,为了克服新经济发展中的困境、避免陷入相应的风险、保障新经济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政府应该积极转变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好经济发展的护航人而不是参与者,打破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营造相对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保证资金、人才以及技术的自由流动,为新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

[1]于代松. 论创新生长环境与旧有利益群体的冲突[J]. 中国名城,2017(04):29-32.

[2]王玉.我国新经济发展动态及政府政策对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4):83-86.

[3]黄群慧.我国发展新经济的政策着力点[J].行政管理改革,2016(09):41-45.

[4]王诚庆,徐金海.推进我国新经济积极有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6(14):24-26.

[5]文昌.对话经济学家黄群慧:从战略视角看中国发展新经济[J].新经济导刊 ,2016(12):30-34.

[6]黄群慧.“新经济”基本特征与企业管理变革方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7.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