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及原因分析
2018-01-22郭佳俊
郭佳俊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1)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体质而异,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分析原因、有效的预防、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时有效的抢救都尤为重要[1]。现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加以分享,并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患者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9.8±8.2)岁,妊娠38~42周,产后出血量500~4200 mL,平均(1850±230)mL,初产妇61例,经产妇7例,自然产52例(76.5%),剖宫产16例(23.5%)。
1.2 急救措施:协助医师查找病因,迅速止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①建立多条通畅的静脉通路,使用留置针穿刺,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维持循环的稳定。②患者可以平卧位,必要时头低足高位,以利于静脉回流,保证回心血量充足。③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保温护理。④保持气道的通畅,给予吸氧,提高患者吸入氧浓度。⑤注意输液的量和速度,在保持循环稳定的同时还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1.3 护理
1.3.1 基础护理:产后少量而连续的出血,容易让人忽视,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病情的进展。胎儿娩出后开始计算产妇阴道出血量,对所有沾染血液的物品,如纱布、产单、治疗巾、一次性垫巾等进行称重测量和计算。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手足湿冷等及时通知医师。病情稳定后进行饮食指导,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铁质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1.3.2 心理护理:发生产后出血后,产妇会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紧急,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会加重负面情绪的效果。因此,应对产妇要实行心理护理.以稳定其情绪,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叙述,给予解释和安慰,并可以将产妇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身上,从而缓解其紧张而焦虑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开展,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指导教育,要求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1.3.3 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行会阴擦洗2次,外阴肿胀时给予硫酸镁湿敷l~2次/天,合理应用抗生素。
2 结 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集中在产后2 h内,产后2 h内出血者61例(89.7%),产后24 h内出血者7例(10.3%)。由于子宫收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患者57例,占83.8%;由于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患者7例,占10.3%;由于软产道损伤造成产后出血4例,占5.9%。全部患者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出现。
3 讨 论
3.1 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3.1.1 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后,胎盘应完全剥离,如果不能完全剥离将会导致产后出血。应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协助胎盘娩出,发现剥离不全应行徒手剥离。膀胱过度膨胀,应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子官使其收缩。
3.1.2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可通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恢复;及时合理的应用缩宫素。过分膨胀的膀胱也不利于子宫收缩,要放置导尿管导尿。
3.1.3 软产道损伤:及时的对产道进行修补缝合可有效地止血。
3.1.4 凝血功能障碍:产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在产后出血,因此产前要完善检查,积极处理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
3.2 预防措施: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高危产妇提高重视,及时终止妊娠。产时和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在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镇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正确查找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产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产科各项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产程安全,把产后出血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爱华.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