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园暴力的表现及其法律思考

2018-01-21孙婉誉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特点

摘要:校园暴力是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学生在校园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现象,校园暴力对社会安定和校园安全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加强校园的法制教育和文化建设,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应成为学校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阐述了校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校园暴力的特点和校园暴力的成因,提出了解决校园暴力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解决校园暴力带来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关键词:校园暴力 特点 成因 建议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給学生营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和校园环境,遏制校园暴力的产生,本文探讨了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1]。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对校园暴力的大量新闻报道来看,其通常会用较多的笔墨来描述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这个词几乎出现在所有新闻撰稿人的文章中,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在百灵文学中对其的定义是:校园暴力是最近几年出现在教育界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之中发生的抢劫、勒索、欺辱以及敲诈等行为,往往还会伴随暴力的方式。张中剑、王敏等人对校园暴力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分析了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类型,提出了一些处理校园暴力的方案,但是对什么是校园暴力并没有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

事实上,每个人对暴力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人们本身,而是由于媒体所追求的轰动效应和对暴力的过分渲染。在发生重大暴力事件后,媒体往往会将血腥画面报道出来,以至于许多受众很自然的以极端的暴力犯罪来对校园暴力进行定义。暴力变为了用枪、用刀等武器对他人进行伤害的代名词。但只是把校园暴力理解成对师生进行伤害、杀害等,实际上是不够全面的。笔者认为,校园暴力指的是行为人对学生或教师在心理上,以及对师生或校园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综合来讲,和学生或教师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都被定义为校园暴力。

二、校园暴力的特点

施暴主体的低龄化趋势。在最近几年所发生的校园暴力行为上看,大多数的施暴者都是未成年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年龄还不满十四岁,还没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施暴主体的低龄化,不仅是因为当前对许多留守儿童疏于管教,还包括当前青少年所受网络暴力视频和游戏等影响,使学生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施暴主体的低龄化也给事件追责带来了很多麻烦,许多都是因为施暴人不满十六周岁或十四周岁,所以只是对其给出了教育警示,由于施暴主体的犯罪或犯错成本过低,从而导致难以在根本上将这类事件有效制止。并且这也使受害的家长和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致使其会采取以暴制暴的行为。

尽管在过去也发生过校园暴力行为,但大多数只反应到学校管理部门或班主任老师处,只有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才能够让家长或学生所知晓。但是随着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许多大大小小的欺凌事件或校园暴力的视频都频繁出现在网络中,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感和心理阴影,也给学生家长带来了焦虑感。校园暴力行为会对学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产生一定的质疑,进而使其会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当提出批评[2]。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多为家庭管理不严格或留守的学生。教育是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未成年学生仅凭借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农村的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引导教育,不善于表达情绪,致使其常以暴力的形式来进行宣泄。而城市中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教育意愿不强或工作忙等原因,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不了解,缺少沟通,无法及时引导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以至于孩子交友不慎,甚至参与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

三、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主体的生理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较为明显,体重、身高快速增长,生殖系统渐渐开始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办事莽撞、热情过高、精神旺盛,甚至会做出一些过于冒险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一旦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他们就会逐渐误入歧途[3]。

家庭因素。伴随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务工人员流动较为活跃,许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较为放松,在教育方法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很多家庭仅注重孩子在物质上的满足,却没有在意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一些家长因自身原因,无法做到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等,这些都是能够引起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家庭暴力也是引起校园暴力的一大重要因素。家庭暴力是导致校园暴力的根源,家庭不和谐、气氛紧张,孩子缺少家庭安全感和家长的关爱,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而极易形成攻击型人格。

学校因素。目前,各个学校实施应试教育,盲目的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学校给予学生的升学压力如果没有适当的进行疏导,也会引发校园暴力的产生。

社会因素。受到色情网络文化以及不良书刊的影响。最近几年,文化市场逐渐繁荣,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市场中的暴力音像、书刊等不良文化蔓延到社会各界,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凶杀画面,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政策建议

由学校与各街道社区以及公检法机关一起搭建爱心防火墙。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给未成年人,公检法机关也需要结合文广局、工商局,经常对社区内部环境、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走访摸排工作,发现社区内或校园周边有不符合规定的台球厅、游戏厅、音像店以及网吧等经营场所和娱乐场所,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报告。针对校园暴力案件,应当增强社会调查,制订一些较为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的涉案历程进行分析,进而将惩戒为辅、教育为主的刑事司法政策进行有效的贯彻实施,尽可能去挽救涉案的未成年人。建议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之外增加社会调查人员,对社会调查制度进行完善,聘用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责任心较强、富有爱心的群众来担任社会调查人员,对公检机关在社会调查方面的欠缺进行弥补。对社会调查工作的方法进行逐步完善,全面调查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成长经历、社交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行为特征。

五、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时期的矛盾心理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不良的社会风气、弱化的学校德育教育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外在因素。本文凭借对校园暴力现象的探讨和分析,呼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共同搭建一道控制和预防校园暴力的防线,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琳萌.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8).

[2]魏峥,鞠佳丽,汪海燕.校园暴力行为特点及预防对策[J].法制博览,2018,(30).

[3]陈逸雪.论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J].法制与社会,2018,(31).

(作者简介:孙婉誉,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法律方向。)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成因特点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