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娱乐至死》的解读分析

2018-01-21阮潇禾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娱乐至死创作背景启示

摘要:《娱乐至死》是一部讲述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其作者是美国人尼尔·波兹曼[1]。书中,波兹曼深入地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类的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内容使人们认识到媒介的危机[2],发人深省。那么,人们真的会“娱乐至死”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对《娱乐至死》进行解读分析。

关键词:娱乐至死 创作背景 启示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手机等产品纷纷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的移动终端层出不穷,各种娱乐节目纷至沓来。我们在娱乐中感受生活,陶冶精神世界,可以说娱乐几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不管是最近火爆的“抖音”和各种直播软件,还是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都只是供大家娱乐而已,有些内容甚至没有任何深层的含义。我们不反对娱乐,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娱乐,而不反思其背后的价值,我们会不会葬送了自己[2]?在娱乐之后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反思,正确地对待它背后的负面作用,给予它客观的评价。

一、《娱乐至死》的创作背景

随着电视媒介的产生以及迅猛发展,它以其特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电视等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印刷媒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且日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众所周知,电视与报纸的表达形式迥乎不同。电视的内容是以娱乐性为主的,主要的目的是博得大众的关注,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电视节目的熏陶下,人们日渐成为了电视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波兹曼认为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3],他认为电视的出现导致人们的行动被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为了许多无用的信息能够派上用途,而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电视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这种状况[4]。《娱乐至死》是波兹曼对社会现象的概述,而不是预言。今后社会媒介将会如何发展,还要看人类怎样地去应对危机[4]。

二、《娱乐至死》对我们的启示

(一)我们要辩证看待“娱乐至死”观

在作者笔下,电视时代给人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我们透过此书看当今的网络时代,便会发现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思考。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新闻等网络内容异军崛起。我们反观网络时代,网络真的会让人“娱乐至死”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分析,冷静对待。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电视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一问题,并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

(二)“娱乐”对我们也有积极的影响

信息社会将人类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对人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可以利用电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大事,可以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聆听军事风云,一览世界河山。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信息滞后的局面,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当我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与疲惫的精神状态下,我们的身体需要解压,我们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放松。而电视和网络中的娱乐节目恰好地弥补了人们的空虚和苦闷,它能使人们从疲惫的心理和紧张的神经中得以释放,使人们拥有更轻松的生活。

此外,电视和网络本身也是娱乐化的产物,在娱乐中我们可以陶冶精神,获得生活乐趣,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我们要看到娱乐积极的一面,在娱乐面前,一些人之所以麻木不仁,缺少热情与参与批判的精神,沉溺于娱乐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我们对现实的无奈,对生活的辛酸。我们之所以用娱乐来逃避现实世界,麻醉自己,或许是因为我们缺乏拥有理论和责任感的土壤。波兹曼只看到了娱乐消极的一面,所以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

(三)娱乐至死对个人的警示

从《娱乐至死》中,我们也要看到娱乐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人们在娱乐的消遣中往往只是享受自由化的快感,仅仅是在娱乐中乐不思蜀,而忘记了思考。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自我的约束和警觉。例如网络游戏,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全新的体验——快乐、血腥和成就感。但是如果长期地沉溺其中,势必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娱乐至死》对我们具有启迪意义,娱乐在给我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我们的情绪和情感,过分地娱乐会使我们的情感异化、理性缺失。如果我们被铺天盖地的美剧、韩剧文化所侵蚀,在娱乐中选择自我麻醉,被一些意识形态所控制,而不去思考,不去判断,那么我们将坠入无底深渊,成为媒介的病人。所以我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洪流席卷着整个地球村,我们被各种传媒控制着。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都透射着娱乐的身影。随着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电子媒介中的一些不良文化也悄然滋生起来。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娱乐文化的广泛传播,我们的传统阅读正在逐步地减少,辩证思考能力也在逐步地丢失,这就需要我们增强危机意识,严肃地对待问题。但是电子媒介并非是十惡不赦的,它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我相信随着电子媒介领域的不断完善和相关网络人员的正确引导,它所表达的理性内容也会不断地增加。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大众的心声。

参考文献:

[1]青年记者编辑部.从娱乐至死看webI时代的媒介隐喻[J].青年记者,2012,(01).

[2]高宁.浅析《娱乐至死》的媒介危机[J].新闻研究导刊,2017,(02).

[3]许翘楚.基于电视发展的视角探讨波兹曼的媒介理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03).

[4]秦勇.文化产业专业阅读书目体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5):275-277.

(作者简介:阮潇禾,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中学历。)

猜你喜欢

娱乐至死创作背景启示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从数据分析看我国体育报纸的“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