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山区旅游扶贫新路径

2018-01-21黄向前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管理处风景区恩施

黄向前

实施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贫困山区由于历史、区位、交通等方面的制约,要如期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山区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乏是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扶贫攻坚的总抓手,创新旅游扶贫工作思路,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脱贫致富,管理处先后荣获“十大荆楚最美乡镇”“湖北省旅游名镇”“全省旅游发展突出贡献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旅游扶贫是山区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一)山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减少7亿多的贫困人口,成就惊人。但目前尚有贫困人口7000多万,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集中连片的边远贫困山区。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地处恩施市西北部,国土面积180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30%以上。如何推动这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成为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旅游扶贫有利于贫困山区的优势发挥

由于较少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山区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保留有相对独立的民俗艺术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唯一性和可观赏体验性强。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是国家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核心所在地,境内自然景观奇特,有天坑、地缝、天生桥,溶洞众多,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同时,恩施大峡谷风景管理处所在的恩施市民族文化浓郁,是湖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恩施女儿会”“撒尔嗬”“傩戏”等文化元素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奇珍。这些资源优势,唯有通过旅游层面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才能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进而推动区域发展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三)旅游扶贫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精准扶贫一大难点就在于解决扶贫对象的就业问题,防止脱贫后再返贫。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创造出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就业岗位,带动作用极为明显。同时,旅游就业还具有低门槛、广适性的优势,投资相对较少,技能要求也不高,可以直接为各类低学历、低收入、低技能等弱勢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对于贫困山区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一大根源就在于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通过旅游扶贫,可以最大程度地把这些富余劳动力利用起来,使他们在本地就业,解决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打破原有的社会生态的贫困平衡,构建新的具有“造血功能”的人地关系和谐的富足平衡,彻底走出“贫困陷阱”。

二、山区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十年前是一片贫困连片区域,是当地有名的“空心村”“光棍村”。 近年来,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摘穷帽”“拔穷根”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处累计脱贫1434户509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5.06%。

(一)依托龙头景区打造,“借鸡生蛋”推动创业脱贫

以大峡谷景区建设为重点,兴办旅游实体,鼓励景区周边农户创业致富。景区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实施旅游综合配套、提档升级和重大项目建设,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目前年游客接待量已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全市乃至全州旅游的龙头精品项目。大峡谷景区建设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人创业脱贫。如楚阳农家乐老板向绍菊,早年是低保户,后创办农家乐转身成为纳税大户,直接带动了150多人就业。近年来,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以景区为依托先后落实扶持资金1500万元,发展农家乐320余家,直接带动540户1620人脱贫。

(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铺桥引路”带动就业脱贫

一是景区反哺,吸纳就业。景区管理和服务优先录用当地村民,大峡谷风景区先后吸纳1343人就业,另有20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景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营上、前山、木贡三个村人均年收入跃居全市前列。二是低价租赁,扶持就业。大峡谷风景区自建商铺203个,低价租给失地农户经营,商铺年均利润达4.5万元,最高达20余万元,带动了98户323人脱贫。三是邻里互助,辐射就业。支持642家个体工商户围绕旅游拓宽市场,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接带动260户780人脱贫。同时强化失地农民培训,引导其向产业工人转变,并引导相关企业将其吸纳在“家门口”就业,带动545户1575人脱贫。

(三)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抱团取暖”促进互助脱贫

一是坚持“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先后引进润邦、花枝山、凯迪克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培育富硒茶叶、土家腊肉等特色旅游商品。全处建成现代农业基地4.1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带动320户960人脱贫致富。二是坚持“旅游+城镇”融合发展。结合全域旅游综合配套,近三年累计争取资金5.2亿元,实施沐抚古镇建设、特色民居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形成了“村村寨寨是景区、家家户户是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的良好格局。三是坚持“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商平台,销售本地特色旅游商品。全处已发展电商38家。

(四)强化社会共同参与,“搭梯上楼”保障兜底脱贫

一是土地流转一批。近几年来,结合大峡谷景区建设推进,先后对326户村民的荒山进行流转,户平补偿20万元,151户460人摆脱贫困。通过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征收土地2320亩,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贫困户313户1097人脱贫。二是政府兜底一批。坚持财政向民生倾斜,将景区资源占用费、门票收入的5%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项目,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三是企业帮带一批。引导辖区企业特别是涉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精准扶贫。已有62户贫困户204人与企业结成对子。四是社会帮扶一批。在每个村民小组评选2至3户致富先进户,每户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共结成帮扶对子365对,实行“帮钱帮物帮主张”。

三、新时代背景下推進山区旅游扶贫的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新时代,旅游业也正在从传统观光式向大众休闲度假式转型,如何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通过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旅游项目要精准识别。旅游业往往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因此在选择旅游扶贫项目时必须结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资源禀赋,进行科学开发。恩施大峡谷在十多年前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山区,而靠近大峡谷的村庄无一不是深度贫困,守着“金山”没饭吃。后经当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以绘就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攻坚克难,终于将恩施大峡谷打造成为鄂西南的旅游精品,也成为当地旅游扶贫的得力抓手。但也要注意,旅游扶贫切勿操之过急,使原有村寨生活空间沦为纯粹的旅游生产空间。要适当提高创业和就业准入门槛,始终牢牢抓好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质量,做品质旅游,以旅游发展效能之优提升旅游扶贫之效。

启示二:参与主体要立足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必不可免地要引进社会资本,随着这类资源力量的大规模涌入,很容易“鸠占鹊巢”,占有了旅游发展的绝大部分收益,反而当地人沦为了弱势群体,陷入“边缘化”,难以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真正的好处,更难以借此脱贫。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是,明确要求景区管理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必须尽可能就地招人,并多频次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成长成材。待时机成熟,帮助建立自主性的组织,参与决策,使当地人成为了旅游扶贫的引领者。一方面提高了当地民众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旅游发展红利能真正惠及当地民众,保障旅游扶贫实效。

启示三:政府推动要选好角色。旅游扶贫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的角色定位关系到扶贫的根本效果。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在这一点上拿捏较准,主要扮好了两个角色。一是总导演。对旅游扶贫整体工作牵头指导,把控好原则框架和大方向,具体的旅游项目投资和管理则交由市场,避免任意干涉和一刀切。二是引导员。管理处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做好服务引导工作,探索建立的“背包组长”服务机制和“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助推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优化了社会治理结构,为旅游扶贫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使贫困对象、资源特色及产业匹配识别更加精准,旅游发展信息更加通畅,群众动员更加彻底,旅游扶贫效果也更加明显。

(作者为湖北省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管理处风景区恩施
试论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
盛夏的离别
飞檐走壁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家的团圆
关惠聪等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
怪树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