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进展
2018-01-21孟庆贤张新元
孟庆贤 张新元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原因造成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心排血量无法满足自身需要,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的一组复杂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和水肿[1]。冠心病心力衰竭指的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即心衰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2]。中医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将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传统文献中未见有“心力衰竭”病名记载,根据临床症状,冠心病心力衰竭可被归属为中医学 “胸痹”“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痰饮”等范畴。《素问·逆调论篇》曰“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提示心气亏虚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病机。《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可见血瘀为心衰病因病机。《金匮要略》指出“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可归结出心衰病因病机为气虚痰饮。现代医家对冠心病心衰也有各自的认识。邓悦认为心力衰竭多由外感、情志、劳累等因素诱发,素有胸痹心痛等病的患者,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水饮内停[3]。心气亏虚、阳气不振、无力推动气血运行,久则内生瘀滞,累及肺、脾、肾,使得水液输布运化发生障碍。陈可冀等认为慢性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亏虚是其发病的本质。心衰病机可由“虚”“瘀”“水”。3 个字概括[4]。 虞颖茜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寒邪侵入,药食不当,情志不畅,素体虚衰,劳累过度等;素体亏虚,脏气不足,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出现痰浊、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气虚阳衰,水停瘀留为本病主要病机[5]。祝光礼则从气血水3方面来论治心力衰竭,认为心气(阳)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脉瘀阻为本病中心病理环节,水饮内停是本病发展的必然结果[6]。何复东将心衰的病机总结为心肾阳俱虚,痰瘀水合痹。他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年老体衰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渐渐导致心阳甚至肾阳虚衰,出现痰、瘀血、水饮三大病理产物,最后导致“心肾阳俱虚,痰瘀水合痹”[7]。张琪教授将心衰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在心衰急性期多见气短喘促、尿少肢肿、心悸畏冷等症状,病机以气阳虚衰为主,而在心衰病的稳定期,则多见气短喘促、口干少饮、乏力、肢肿的症状,其基本病机主要概括为气阴亏虚、瘀水互结[8]。综上所述冠心病心力衰竭常由外感、劳累、情志、体虚、年老等引起,导致机体气虚阳衰,或兼有阴虚,无力推动气血津液,出现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气虚阳衰,血瘀水停为其主要病机。
2 辨证分型
张继东根据心衰的不同发展时期将心衰分为气阳虚衰、瘀血阻络,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心肾阳虚、水饮瘀血内停3个证型[9]。牛媛媛等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3个证型[10]。周端教授认为心衰早期以心肺气虚为主,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后期以心肾阳虚为主[11]。李彬等认为心衰的辨证分型应包括慢性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方面,慢性稳定期分为心肺气虚、血瘀水停,阳气不足、血瘀水停,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肾精亏损,阴阳俱虚 4 个证型[12];急性加重期则分为3个证型,即阳虚水泛证、阳虚喘脱证、痰浊阻肺证。张艳等认为临床中慢性心衰一般可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寒凝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亏虚、阳气不足6个证型[1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4]提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可总结为3个证型,即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每种证型都可与痰饮证兼见。
3 中医药治疗
3.1 中医专法 1)益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常用治法。临床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丹参、党参、川芎、当归、三七、赤芍、红花等。杨清等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法(人参、白术、黄芪、茯苓、丹参、红花、三七等)治疗冠心病心衰,治疗组的CRP、BNP、LD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7%,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3.3%[15]。2)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常用中药为人参、甘草、党参、麦冬、黄精、五味子、沙参等。梅运伟采用益气养阴法(黄芪、白术、党参、玉竹、丹参、麦冬、炙甘草、白芍、黄精、五味子、木香、赤芍、当归、泽泻)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55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4.5%,而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仅为77.8%。可见益气养阴法对心衰疗效的改善有很大帮助[16]。3)温阳利水法。温阳利水法适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 (阳虚水泛证)。常用中药为附子、干姜、巴戟天、葶苈子、桂枝、泽泻、茯苓、陈皮等。成向进等观察了温阳利水活血方药(附子、桂枝、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补骨脂、川芎、猪苓、茯苓、泽泻、桃仁、车前子、葶苈子、大腹皮、红花)治疗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的疗效,治疗组在心功能疗效方面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在证候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疗效显著为90.0%,对照组仅为63.3%,从而得出结论温阳利水方药可以有效改善心衰(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17]。
3.2 中医专方 高嵩山教授对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有丰富的经验,他将60例心衰患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可益气活血的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黄芪、人参、肉桂、生甘草、当归、桃仁、熟地黄、白芍、川芎、红花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有效率86.66%。治疗心衰(气阴两虚证)常用的经典方为生脉散加减。生脉散的出处为《医学启源》,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止汗的功效[18]。唐静等对加味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对照组在Lee氏心衰积分比较中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在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而实验组为83.3%,且实验组BNP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加味生脉散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理化指标。对于阳虚水泛型心衰临床较常用的方剂为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19]。舒挥文等研究了加味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真武汤,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功能、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彩超参数方面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加味真武汤对心衰(阳虚水泛证)治疗效果较好[20]。
3.3 中成药 孙铭良等进行了中成药养心氏片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养心氏片能显著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21]。于惠等应用具有益气活血养阴功效的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型心衰,结果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证明益心舒胶囊可以增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治疗效果。治疗阳虚水泛型心衰常用的中成药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益气温阳、利水消肿[22]。高巧燕等将88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2.73%[23]。
3.4 中药注射剂 在中药注射剂方面,范倩等观察对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30例,结果治疗组在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证明了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理化指标[24]。临床常用注射用益气复脉来治疗心衰 (气阴两虚证)。赵鑫峰等将60例慢性心衰(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为60%,可见注射用益气复脉在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阳虚型心衰,参附注射液是较为合适的选择[25]。田明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最终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且治疗组NT-ProBNP及BCY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出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26]。
3.5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潘婉等采用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针灸组取穴足三里、心俞、神门、厥阴、内关、膻中,西药组对症处理。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为50.0%,可见针灸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简便易行[27]。2)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指将中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使得中药和穴位共同发挥作用。黄婷等对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心衰进行了研究,认为穴位选择主要选取心俞、肺俞、内关、膻中等,在药物组成方面多选用益气、活血、利水的中药,经皮给药,见效迅速[28]。
4 结 语
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多项研究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更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理化指标,且中药毒副作用较小,适于长期服用。但中医药治疗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中药见效较慢,效力较弱,服用不便。希望未来能在中药剂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其次中医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方面仍缺乏一个规范的标准,且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希望未来能在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有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