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畜牧业打出“组合拳”
2018-01-21姜凯张瑜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文│姜凯 张瑜(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畜牧业产值分别达到52.4亿元、4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55.2%、51.8%,连续两年占据晋城市农业“半壁江山”。“十三五”以来,晋城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坚持“绿色兴牧”“质量兴牧”,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新要求,凝心聚力、胼手胝足,打出了一套推进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1.“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加速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数十年来,晋城市不遗余力地推广“循环、绿色、生态”的畜牧业养殖模式,绿色发展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7年5月,在农业部评选认定的全国首批55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中,晋城市泽州县和高平市榜上有名,晋城市成了全省惟一一个享有此荣誉的地级市。
一是“政策拳”。2016年2月,晋城市畜牧兽医局与晋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畜牧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资金补贴办法的通知》,对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进行市级财政一次性补贴。三年来,通过发放市级补贴资金2600余万元,吸引社会投入资金7000万元以上,带动提升了全市800多家省定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水平,设施配套比例达到77.8%。同时,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养殖场的以处理中心、收集点、暂存点为三级网络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并通过实施“保险联动”确保了病死畜禽不流入市场。
二是“责任拳”。晋城市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对全市省定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倒排工期目标任务,确保按期顺利达到国家标准,特别是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畜禽养殖污染监督责任网络体系,确保各类无害化处理设施正确使用。同时,在全市推广以“生态养殖+无害化处理粪肥+绿色种植”为基础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要求规模养殖场根据饲养量签订种养结合和消纳土地协议、小散养殖户做到养殖粪污“三清”,确保不污染环境和“粪污还田”高效利用。
2.“环环相扣”,引外培本开创晋城新时代畜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晋城市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以市场化的理念抓畜产品质量。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将发生变化,畜产品消费需求将稳步增长。为此,要继续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消费需求开展生产,培育一批知名畜产品品牌,延长畜产品产业链,确保人民吃饱吃好和“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产业集群拳”。晋城市重点围绕生猪产业这个“关键点”,在“金字塔形”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区域布局协调可持续方面下功夫。作为晋城市畜牧业支柱产业的生猪产业,是山西省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晋东南生猪产业集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高平市和泽州县两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量连续四年达到300万头以上。相继有江西正邦、四川天兆、广东温氏、山西新大象等多家国内知名生猪养殖企业投入资金,陆续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自动化种猪场。全市拥有一、二级种猪场近20家,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492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的高标准规模养猪场28家,规模养殖比例超过70%,有力地推动了晋城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品牌拳”。晋城市高度重视“精品畜牧业”建设,拥有太行黑山羊、晋城荆条花蜂蜜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蜜蜂之乡”“中蜂保护区”和全省养蜂第一市,加上逐步形成的生猪、肉鸡、蛋鸡区域产业一体化联盟,历经多年打造出了高平生猪、珏山土鸡蛋、浪花蜂蜜等本土畜产品品牌。今后,晋城市将抓住高平生猪被省农业厅选为重点培育特色品牌、沁水蜜蜂入选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名单的机遇,整合现有畜产品品牌,逐步创建“晋城生猪”“晋城鸡蛋”“晋城蜂蜜”等具有晋城特色的畜牧业“公共品牌”,进一步提升全市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