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牲畜耳标使用问题的解决

2018-01-21胡淑贤四川省泸州市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耳标标号牲畜

文│胡淑贤(四川省泸州市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一、存在问题

1.耳标质量存在缺陷。有的易脱落或在耳标佩戴过程中存在不易钉入的现象;有的钉入后耳标钳不能及时拔出,将牲畜耳部撕脱;有的戴标后耳朵发痒相互摩擦或撕咬,造成养殖户出现抵触情绪,影响工作开展。

2.二维码识读难。由于溯源体系建设的停滞,目前耳标二维码的识读完全只有依靠人工识读。现行耳标佩戴后经水泡、刮擦、撕咬等磨损,有的二维码模糊不清无法识读;有的被饲料、粪便等覆盖,不得不擦刮、冲洗,加之牲畜不会听从人的安排不动,大大增加了识读工作量。

3.补戴耳标难落实。目前,规模养殖场牲畜耳标由养殖场自主佩戴,散养户由骟割员骟割时佩戴和春秋两季集中防疫时村防疫员佩戴。对因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补戴耳标的,本应由村防疫员补戴,但由于村防疫员和防疫经费的紧缺,平时的耳标补戴根本无法开展。

4.规模场耳标佩戴不及时。有的规模场只在牲畜出栏时佩戴耳标,这与《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的佩戴时间又不符,导致部分问题牲畜无标识外流,难以溯源。

5.防疫登记耳标号码难落实。根据相关规定,防疫档案应做好耳标号码登记,这就将耳标号码的登记具体到了一线防疫人员。防疫工作脏、累,劳务补助费也不高,导致现有防疫员老化、文化素质低、紧缺,有的村根本找不到防疫员,登记耳标号无法落实。目前,县、乡镇发放耳标均有号段记载,但耳标号码大多就限于发放登记到了规模场、防疫员,具体哪个耳标号用于哪个农户、哪头牲畜,则基本没有记录。

6.耳标号的溯源漏洞。目前,溯源基本就凭耳标号。一旦牲畜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牲畜出生的县、镇、规模场、村,但对跨地区交易继续饲养的,存在误将出生地作为溯源地的问题。

7.动物卫生监督核标难。产地检疫时,货主申报检疫应提供耳标号,但由于耳标号码识读难,加之货主申报时为几十上百头的批量申报(特别是跨省运输的牲畜),很难如实识读填写耳标号,大多就根据一头牲畜耳标号填写连号耳标。考虑到耳标号识读难的实际情况,加之产地检疫全部查验牲畜耳标号,需要占据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官方兽医严格查验难以落实,造成产地检疫证明所填耳标号不完全属实。因此,在运输、落地动物卫生监管中,也就很难落实耳标号的核对监管。同时,因耳标存在脱落的问题,导致运输中部分牲畜耳标脱落,动物卫生监管人员与货主也纠纷不断。

二、对策

动物疫病溯源体系建设工程巨大,工作浩繁、复杂,操作实施难度大,溯源目的一时很难实现。当前,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实施。

1.加强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防疫人员面对面宣讲等形式,提高农村散养户、养殖场对牲畜耳标佩戴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及时佩戴耳标。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议增加经费投入,提高防疫员劳务补助,以便吸引年轻有文化的人员加入,建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好的防疫队伍,才能及时补戴耳标和做好防疫耳标号码的登记。或者,政府向防疫公司购买防疫服务,由政府对公司进行考核支付防疫经费。

3.实施双耳标。对跨区域交易饲养的牲畜,鉴于以村、养殖场为单位实施双耳标管理工作量繁重的问题,建议以县为单位对跨区域交易饲养的牲畜实施双耳标,即出生地在左耳佩戴标识,饲养出栏地在右耳佩戴耳标,以便及时溯源。

4.防疫耳标号登记暂不作要求。根据《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中,均将养殖环节的“规模场”“自然村”确定为牲畜发病“疫点”的规定,且疫点内采取的措施均一致,现行的耳标发放使用记录已可以起到部分溯源作用,所以,对哪个农户哪头牲畜的耳标号可以暂不登记,以减少防疫员的工作量。

5.耳标号暂不作核查要求。针对目前耳标号识读难的情况,建议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只核查有无耳标,对耳标号核查暂不作要求。

6.加快溯源体系建设。要实现动物疫病及其动物产品的快速追踪溯源,势必要加快溯源体系建设。一是使用电子标识,二是加快识读器的研发,三是加快数据库的研发,四是要建立一支素质较好、稳定的防疫队伍,才能确保数据信息的采集上传。

猜你喜欢

耳标标号牲畜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交换牲畜
拟Mobius梯子的L(1,1,1)-标号
三条路的笛卡尔乘积图的L(1,2)-标号数
几种叉积图的平衡指标集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