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18-01-20姜英辰
姜英辰
摘要: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也越来越常见,它会对自然生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害人类健康,并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基于实际学习认识与调查了解,分析了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伴随着其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危害的增大,我们必须客观认识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并加强防治。
一、沙尘暴的产生原因
1.气候原因
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气候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风力、降水、气温和土壤表面情况等,都与沙尘暴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很多地方土壤表面无植被,容易形成高温低压区,在西伯利亚冷气团低温高压内的侵入影响下,空气便会产生剧烈的扰动,从而形成大风,再加上地区降水偏少,土壤沙化明显,极易被大风卷起,进而形成沙尘暴。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也容易产生沙尘暴。
2.地貌条件与荒漠化原因
山地夹盆地、高平原与洼地相间、高原高耸、断盆环套、山地围绕等地貌结构都容易引起沙尘暴,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结构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绿化覆盖率减小、沙漠化的扩大、土壤沙化增加也是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人为原因
从如今的情况来看,人为的活动和干预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尤其是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对森林资源的开采和破坏、对草地的开垦等,都使得植被面积大大减少,扩大和加剧了土壤沙化,进而导致沙尘暴的产生。
二、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想预防沙尘暴的产生,我们应扩大植被绿化面积,加强植树造林力度,增加相关的研究和投入。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改变疏松沙土的性质,对其起到稳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这样一来,可以显著、有效地控制沙尘暴的发生。同时,我们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减少违规伐木、破坏植被的行为。
2.强化技术措施的应用
对于沙尘暴的防治,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科学措施。如从短期的治理成效来考虑,我们应建设与完善沙尘暴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相关的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便于我们提前预防、应对沙尘暴;从长期的治理成效来考虑,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如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沙漠绿洲,这也是防止沙尘暴的根本途径和核心措施。
3.强化政府方面的管理工作
对于沙尘暴的防治和环境的治理,国家及地方政府都要具有主体性责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必须强化政府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想全面、有效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仅靠某一部门或地区是难以完成的,我们必须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如在北方地区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相关违法、违规现象的执法与惩治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砍伐和开垦的情况出现。为了保障农民的正常生活,国家应向他们无偿提供一定的粮食和苗木,并指导他们进行林业方面的建设生产,帮助他们规划土地,做到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把握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另外,地方政府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利益,把握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之间的平衡,从而更好地推进沙尘暴防治工作。
4.进行全球性的合作治理
全球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沙尘暴的出现虽然是在局部地区,但是会受到全球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开展全球性的合作治理,共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沙尘暴防治效果。
三、结语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损害与影响非常之大,我们必须做好防治工作,从而保障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锦瑞,赵阳,张浩的等.沙尘暴·沙漠·贫穷同治的荒漠化防治战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2]高美玲,杨桂芳.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4).
[3]潘霞,高永.沙尘暴防治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7,(4).
(作者系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绿谷校区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