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0罗时安
罗时安
摘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并在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进而以层次为单位设定教学目标,进行区分性教学。本文主要围绕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展开探究,并提出几点具体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整体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分层教学 应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划分学生层次,为教学奠定基础
若要使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划分层次,设计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的实用性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理解的范围内获得知识,学习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基因的本质”时,教师应使所有学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并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概念。随后,教师应按照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能力较差、中等水平、能力较强且基础扎实的学生。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设置目标为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针对能力更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引导学生亲自设计验证实验,并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身的生物水平,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生物教学原则,落实课堂的教与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遵循课堂原则,即因材施教和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物水平、理解能力等设定教学目标;而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按照一定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科学逻辑思维进行课堂设计,使教学活动不断深入生物知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生物学习技巧,使课堂教学能够切实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讲解试卷环节中,教师应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讨论错误习题,互相讲解一些基础习题,随后选择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讲解,并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再对遗漏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
三、将教学问题进行分层,促使学生共同参与课堂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问题进行分层,促使每位学生均能在符合自身水平的问题思考中获得思维发展,并巩固理论知识,在自主探究和实际应用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根据问题难度进行划分,将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基础扎实且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此外,教师应提出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四、按照层次划分进行教学评价,增强学生课堂自信心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应根据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多层次的标准,使教学评价环节具有发展性。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激励,关注他们在课堂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考核要求,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多方面能力考查相结合,并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行补充,进而避免学生产生自我膨胀心理,在课堂中得到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具高效和实用性,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实践课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生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对于自身的作用,并在更为深入的掌握课本内容中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并根据他们的綜合能力差异合理地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又使基础好的学生不断弥补自身知识漏洞,最终实现生物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秀.“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徐正梅.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卓尼县XX中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