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1-20宋小欣
宋小欣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构建更加高效实用的高中数学课堂,已成为现阶段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传经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數学 《新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不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最终的意义,教师应舍弃陈旧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是单一的,大多以做数学历年考题为主,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这是很多年来,不管是家长和学生,还是教师都默认的做法。教师在一味地只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同时,忽略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开发,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没有形成灵活的逻辑思维及创造力。因此,构建新课程改革下高效数学课堂是当下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环节的策略
1.加强课前预习
不论是哪一门课程,课前预习都非常重要,根据教学经验可以看出,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要比没有预习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快、更扎实。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学生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有问题的正好可以当堂解答,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能够提高。
2.课堂小组讨论
小组式教学是新课程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以三到五人为一组,学生在组内发言,在锻炼学生口才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如在教学《高中立体几何》时,笔者建立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立体几何物体,先是小组内自由讨论,然后在小组内自由选择一到两位同学上台讲述。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模型,给学生灌输了生活处处皆数学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是以黑板板书教学和单纯机械式的运算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下意识认为数学只是重复的运用公式运算,没有趣味性。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传统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建立了高效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现如今,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课堂的应用是最多的,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够将虚拟的数学概念模型化,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学生动有趣的地方。如在教学《函数》时,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画图功能,将函数简单的数字公式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模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随着计算机输入的数字变化时,指数函数图像也会随之波动,通过这种形与色多维立体的感官刺激,学生加深了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也轻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4.加强业务学习,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素养
为了加快新课程改革,建立高效数学课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求知、不断实验,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时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推陈出新,不断精进,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应是多元化的,而传统基础知识的讲解已满足不了《新课程标准》的需求。高效课堂应是生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数学思维。多媒体教学学生从封闭单一的教室里解放出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式的几种建议。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