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2018-01-20丁一枫
【摘要】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先修课程以开设主体的不同,主要有两类课程。同时,台湾AP课程的发展存在着课程类别单一,规模较小等问题。梳理和分析台湾AP课程的发展及现状,在政策支持、课程开设和学分认定等方面对于我国大陆大学发展先修课程颇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台湾 大学先修课程 高大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242-02
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简称AP课程),顾名思义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前修读的大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先备知识基础。高中与大学作为两个独立的教育系统,课程设计的不连贯、教学方法的不协同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挫折,而大学先修课程正是扮演课程和教学上承前启后的衔接角色。本文拟梳理和分析台湾大学先修课程的现状及特点,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学先修课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台湾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
大学先修课程最初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及推广。台湾的大学先修制度起源于台湾“教育部”推行的“高中数理资优教育”。1983年,台湾“教育部”指定了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等8所高中开办了“数理资优班”[1]。这标志着高中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正式起步,为台湾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台湾“教育部”出台了《高级中学试办学生赴大学提早选修数理基础课程作业要点》。其面向对象是数理资优班的高中学生,满足一定条件者皆可向学校申请推荐赴邻近重点大学选修数理基础课程[2]。该办法的出台,标志了台湾首次设立大学预修制度。但从开展结果来看,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参与的数量来看,都比较有限。有学者统计,在1994年到2003年间,作为台湾影响力最大的高校——台湾大学,共计51人參加大学先修课程,且主要集中在数学系[3]。
二、台湾大学先修课程的现状
目前,台湾AP课程开展的规模并不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AP课程开设的主体不同分为两类:一类由大学开设,也是目前的主要模式。其课程的类别主要以大学的数理化基础课和部分通识课为主,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门类较为有限。例如台湾大学2016年开设了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普通物理学、微积分应用、经济学原理与实习五门大一基础课[4]。不同于美国的AP课程,由大学委员会组织学者,针对高中和大学的课程差异及学科知识体系,专门设计AP课程的大纲和内容。台湾在AP课程的课程开发上主要依赖于大学现有的资源。由于有限的课堂资源,许多大学校系都对学生有相对严格的申请要求。
除此之外,也有以高中为开设主体的AP课程,以第二外语AP课程为其中的主要代表。台湾很好地将第二外语AP课程与高中选修课程相结合,已经发展成一套成熟的机制。其中,政府进行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200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级中学学生预修大学第二外语课程试办计划”和“补助大学试办高级中学学生预修大学第二外语课程作业原则”;高级中学第二外语教育学科中心作为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的报名、培训和组织考试工作;参与的高中将第二外语AP课程作为特色品牌进行打造;大学外语系则对上过第二外语AP课程的学生更加青睐。目前,第二外语AP课程已经成为台湾所有AP课程中组织完善、发展系统、效果良好的品牌AP课程。对于立志将来选择外语类专业学习的高中生,台湾第二外语AP课程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中和大学间课程衔接的作用。
三、台湾大学先修课程发展的若干启示
梳理和分析了台湾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及现状,我们也能得到对大陆发展大学先修课程的若干启示。
1.政策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大学和高中课程衔接意识,提供大学先修课程发展的政策支持。从宏观上看,台湾之所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大学先修制度,和其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性政策不无关系。因此,大学先修课程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我们的教育部门需要统筹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问题,出台促进大学先修课程落地的政策。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积极为大学和高中搭建平台,统筹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为区域内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课程开设
我们要丰富先修课程的类别,开设具有层次性和梯度化的先修课程。目前台湾开设的先修课程类别较为单一,以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大学通识课程和第二外语为主。我们可以在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和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的框架下,进一步丰富课程类别。同时,应该合理利用大学和高中的教学资源,扩大先修课程的容量。先修课程可以开设在高中,使大部分学生以选修的模式进行上课。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就近到大学院校修习先修课程。此外,有能力的大学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网络课程,探索先修课程在线上开设的可能性。
3.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是大学先修课程开展的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参加先修课程的学习,上满规定学时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个学分可以是高中阶段的选修学分,也可以在学生升入开发先修课程的大学学习后,经所在大学审核通过后予以学分认定,免修相应课程。
台湾曾出台高中学生赴大学修读先修课程的办法,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即使获得学分证明,但并不能够保证将来升入同一所大学就读,而不同高校并不互认学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各校学分承认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在这过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对于不同大学开设的先修课程进行资格审核,达到相关标准的先修课程可以进入“学分互认”的备选库中。由教育部门牵头,各大高校进行合作,逐步建立区域性的课程审核和学分认定制度。
参考文献:
[1]罗佩华,洪志明.高中基础科学资优人才培育方案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估[J].科学教育月刊,2013(07).
[2]台湾“教育部”.高级中学试办学生赴大学提早选修数理基础课程作业要点[Z].1994.
[3]黄文煌.“我国”大学预修制度之研究[D].台北:“国立”政治大学硕士论文,2005:59.
[4]台湾大学.基础学科先修课程[EB/OL].
作者简介:丁一枫(1993—),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