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概念教学
2018-01-20张超
张超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变更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新的教学方式必须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在课堂上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關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一)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二)小数学概念的特点。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图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开展概念教学可以从多种形式与内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要形成统一的系统概念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计算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知识基础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向导,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概念的形成就是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先让学生互相介绍、欣赏自己印象中的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的过程,学生通过画梯形、看梯形、说梯形,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也初步建立了梯形的表象,他们认识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再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哪些不是梯形,说说为什么这几个不是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梯形完整的表象,也基本揭示了梯形的本质属性,他们认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但是学生对此还不是完全掌握;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里各剪一刀剪出梯形来,学生通过“破坏”和“创造”使这三种图形都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梯形的本质属性完全凸现,正因为如此,所有学生都认为“只有”两个字非常重要。
(三)概念的巩固。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可以举出实例进行辨析,可以自觉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就是这样进行巩固的: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梯形,通过寻找生活原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的具体性、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再让学生把梯形剪一刀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概念系统的建立。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概念系统的建立可以按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用增加概念的内涵,还可以利用集合图表示。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反思、梳理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的建构就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并利用集合图来进行的:先让学生介绍梯形,通过介绍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梳理,是系统建构的基础;再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梯形。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因为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