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18-01-20徐秀梅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徐秀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越来越重视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如今,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教改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情境、运用微课进行翻转教学以及运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有助于合作、自主以及探究性的学习,而且可以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快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素质的基础上,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把语文课堂教学改造成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快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加大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老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利的教育环境以及有用的学习工具。”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完美的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的有力手段,也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好处

(一)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课文情境

小學生由于年龄较小而活泼好动,使其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如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语文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情境再现,不仅可以保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加强小学生自主能力、创新力的培养。举个例子,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许多学生对与“爬山虎”不认识,如果老师仅仅按照传统的方式讲解,学生可能很难透彻地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但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运用音频、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把爬山虎的脚用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亲眼看到爬山虎的脚,此时学生的印象将会更加深刻,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就会更透彻,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诵读课文

在语文是学习中,学生通过听与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内化上课学到的内容,吸取知识与技能[1]。读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读出节奏的快慢、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轻重字音的区别,文章的音韵之美便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受教学设施的限制与语文老师水平的影响,学生在诵读课文时都用一种节奏和音调,使得学生时间久了就感到很疲惫,课堂也会随之变得单调。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引入则可以高效改善这一情况。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进行拓展教学

语文属于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历史、自然、社会等课程都有紧密联系。除此之外,新课改也提倡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以前,因为受到教学观念与教学条件等限制,所以各科老师都只限制于讲解本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难以将各科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的运用和理解。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使用媒体素材,创设课文情景

媒体素材主要包括音频、图形、文本、图像、动画与视频等等,其具有艺术性趣味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2],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心理,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在语文教学时可根据教学目的以及课文内容,充分运用媒体素材,来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去观看、去感受,进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颐和园》进行讲解时,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颐和园景色的视频,其中插入课文的朗读音效。让学生像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不知不觉就融入到了课文当中,在充分欣赏以及感受颐和园秀美风景的同时,体会课文词句之优美,感情之强烈,意境之悠远,为语文的高效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

(二)利用微课进行翻转教学

一般而言,一节微课大约只需几分钟,通常只讨论一个问题。小学生在语文课前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老师提前录制分享的微课,并随后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观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完成作业任务。这也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体现,突破了语文课堂的限制,同时不用考虑空间与时间的要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灵活主动。比如,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进行讲授时,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课文中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老师要针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这一教学重点,录制一个微课。利用动画与视频将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各类幻象再现: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赤着脚光着头缩成一团,饥寒交迫,最终在新年钟声的回响中冻死街头的悲惨场景。此时学生看完后受到心灵的冲击,从而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感情。

(三)使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

一本教科书其内容是有限的,而丰富的网络信息与资源可以弥补其不足[3]。网上存储的资源信息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老师可利用这一资源库,搜索教学所需资料,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新课前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外时间,收集互联网中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获取很多的课程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比如老师讲完《九寨沟》以后,可以让学生去上网搜索一些与九寨沟有关的资料,进行适当整理后,跟学生共同交流来拓展视野,加深学生对与九寨沟的了解。

三、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融合,对促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等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收集各种信息资源,把各类信息技术与资源跟课程教学进行融合,此时小学语文的教学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最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颖. 以“技”之长,圆“课”之美——以《望月》为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8):25-26.

[2]李静.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J]. 现代教育,2017,(05):54-55.

[3]罗华妮.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1):56-57.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