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8-01-20林晓珊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林晓珊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取的依旧是传统的引导式教学,而学生对于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难以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必然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和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学阅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阅读的学习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语文阅读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其他课程、其他形式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提高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能力水平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教师在摸索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水平。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而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学生仅仅会对其中的故事性课文有着较高的阅读兴趣。对于这样的状况,如果不能加以合理有效的解决,相应的阅读教学质量必然很难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应当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发现语文课文当中的趣味性,并加以深层次的探索,进而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变得较为完善,整体的阅读氛围也能够变得较为愉悦。以《槐乡三月》为例,整篇课文对槐树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渲染,而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节必然难以产生直接的兴趣。教师不妨在课堂开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话题:家乡的树。然后带领大家去探讨家乡的树,鼓励他们说出家乡的树的特点,并与课文中的槐树做比较。接着带领学生去有目的地阅读课文,以发现槐树的特点以及课文题目的寓意所在。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对课文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整体的阅读教学效率必然会得到迅速的提升。

二、精心设计引导问题

协同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进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如果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欲望,一但矛盾解决,心理重新趋于平衡,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产生,又激发起学生新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提问,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提问能否起到揭示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的作用,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深感到,学生对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能理解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太难太易都不会产生兴趣。如我教《李时珍》一文时,就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李时珍立下了什么志愿?李时珍为什么要学医?在学医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李时珍学医效果如何?你从李时珍学医过程中有何启示?这些设问目标明确,环环相扣,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板书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写起板书来很费力,学生看起板书来也很枯燥,这样的课堂缺乏现代性,学习效率极低,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多媒体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阅读的现代性更强,学生也可以对多媒体中展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阅读水平就在现代学习中得到提高。比如:《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乌鸦开动脑筋喝到水的过程,并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勤于动脑筋。

四、做好阅读指导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丰富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同时,我们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带头阅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热爱阅读,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师生共读的现象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使书香弥漫于整个班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阅读兴趣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推荐符合学生兴趣与阅读能力发展情况的阅读内容。小学生年龄小,还未掌握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浏览法、带题阅读法、精读法等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摘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时记录。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积累能力會得到明显提高,并且语文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显著增强。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总体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也是极其有益的。

五、创新教学方式

新时期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选择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同时还要确保其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重视,也就是其教学方式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充分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促使教学质量的最大限度提升。比如说,在学习《去年的树》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演示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体会到大树和小鸟为什么会有那么真挚的友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实现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资料之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鼓励,使学生能够主动展示自我,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关注,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只有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梅, 张立云, 赵玲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3(3):183-183.

[2]姚秉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3]马英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延安大学, 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