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设计
2018-01-20但海红
但海红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主要的基础性学科,犹如大厦的根基而至关重要,其课程设计乃至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来开展。因此,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可谓教学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在随着基础教育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更有必要重新考虑去充分认识小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的科学规律,改变现状,以最有效的语文教學策略,来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策略探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其课程设计乃至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来开展,可谓教学过程中的顶层设计。虽然语文教学伴随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的课程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文章在剖析其存在现状和改进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如何开展针对性的设计,以供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参考。
一、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现状
九年义务教育的施行大大地普及了国人的汉语汉字水平,同时极大地惠及了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主要的基础性学科,业已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如此,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仍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关注过汉字听写大会的人都深有这样的体会:小选手经常在很简单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日常字词读写上却出现了这样那样低级的错误,像螳臂当(dāng)车,歃(shà)血为盟等。
此外,当下很多语文老师反映,学生作文写作的困难,以致出现很多大白话、惹人笑话的作业。这都暗示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尚存在缺陷,并亟待改进。但如何去改进,指导方向却不甚明了,这跟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理论的缺乏有着重大联系。目前,课程设计基本上来源于教师个人教学实践的总结,然而,依赖个人教学经验本身个体性太强,课程设计经验不够系统,因而无法推广。因此,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设计模式很有必要。
二、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不断改革,2000年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同以往任何版本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有:(1)原版大纲中“听话、说话”改成“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注重更好地体现了“语”与“文”的能力,也必将导致与之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发生重大转变;(2)提倡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进而培养语感。这也是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对语感的重视;(3)重视语言积累。首次规定学生背诵课文150篇,含80篇推荐古诗词;并首次规定课外阅读100-150万字;(4)课外活动被语文实践活动取而代之;(5)注重创新精神及言语实践活动的培养等。从上述改动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的改革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外,众所周知,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作为最最基础的一项能力,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人甚至是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都存在提笔忘字、写字困难的尴尬情况。因此,对汉语语言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抓好小学语文教育这个基础阶段的教育。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顶层设计,无论在汉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还是同教育改革方向上,都体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地设计,以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们探讨性提出如下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首先,要搞清楚小学生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为语文课程设计奠定认知基础。6~12岁的小学生在思维、记忆、注意力、自制力、性格、知识储备方面均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就孩子们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也会极为深刻。此时,我们可以藉此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科学备课与施教。
其次,要深谙课程设计相应的科学要求:(1)遵循并体现出低、中、高年级梯度发展规律;(2)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的顺序关系中,前者在先,后者在后,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3)快乐、情感、思维、道理渐进方式学习;(4)言在前语在后,言语并重;语前文后,语文并行等。此外,时刻牢记贯穿整个小学教学过程的是汉子的读与写教学,为“语”和“文”做好坚实的储备。
再次,基于以上关键点,结合新版教学大纲,作出如下探索:(1)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以熟练掌握汉语的拼音为主。汉语拼音之于语文犹如砖瓦之于建筑物,是构成语言最基础的元素,学会了拼音,就会读字、认字、用词造句。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难,这是一个对语言认识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讲授做到细致入微,反复演练汉语拼写方案、汉字部首检字法,一定要打牢汉语发音基础;(2)先教会如何正确说话,再指导造句。在“语”的阶段,正如婴儿学步一样,先会走,才会跑。老师在此阶段的教授必要遵循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孩子们要学会去选择合适的字词、表达方式;口语、书面语的适用场合等要学会严加区分开来;(3)作文教学与训练需循序渐进。在“文”的阶段,告诉学生怎样采用口语的或书面的表达将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书写明白,然后开始追求如何有文采的讲明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遣词造句有章可循,提升文采;(4)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拓宽其汉语阅读量。阅读是提高和丰富学生词汇、语汇、句子、语篇构思等储备的最佳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整个小学阶段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才能丰富“语”与“文”的储备,灵活运用;(5)坚持快乐是最大的老师。一定要谨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6~12岁的孩子,天真烂漫的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一切只会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快乐为兴奋点,要奔着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快乐的学习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并进行具体而形象的设计,切记不能按照初中、高中那样,增加繁重、复杂、枯燥的课程设计,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世平. 语言能力建设笔谈 (上) 关于 “语言能力” 问题——写在开题与合作之际[J]. 语言科学, 2013, 12(6): 561-565.
[2] 孙玲.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 “语” 和 “文”[J]. 文理导航, 2015 (21): 66-66.
[3] 柳宝珠.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 时代教育, 2014 (10): 277-277.
[4] 王莉. 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设计[J]. 河西学院学报, 2007, 22(6): 84-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