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类型出发

2018-01-20朱约约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

朱约约

摘要: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究其原因,说明文文风朴实,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也普遍感到说明文无从把握。

其实,说明文“有用”、实用性质决定了说明文教学必须注意与实践结合,决定了教师必须创造性的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应用语言;理解、迁移方法。那么,那么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与精彩的学生活动擦出“火花”呢?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教学又有哪些实践策略呢?可不妨试试如下几种思路:(1)文艺性说明文,采用“抽离比较法”,对文本中的典型语段或物象,进行抽离式的活动阐发或者现场练笔,通过对比阅读,明白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科学的逻辑表达;(2)阐述性说明文,采用“仿写感知法”,用严谨科学的阐述性语言,套用熟悉有趣的生活话题来合作仿写,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3)程序性说明文,采用“情境实践法”,基于“过程”的“替代性的情境实践”,使学生在合作活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

关键词:文本类型 说明文教学 实践策略

一、说明文与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的界定观点很多,本文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道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1]

通观苏教版必修部分,唯有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收录了《<物种起源>绪论》等几篇说明文。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虽少而品类俱全,这些文章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阐述性说明文,这类文章着眼于对事物形成、发展等原理进行探讨,有着较深的内涵。如《<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一类是程序性说明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或是某种事物的演变过程,或是某一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是某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以程序或时间先后为写作顺序。如《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类是文艺性说明文。这类文章用文艺性笔调或形式写成的说明文。它的写法颇多,可以调动各种写作手法,甚至采用故事、童话或寓言的形式,让读者觉得活泼有趣,使得人们在艺术享受之中接受科学熏陶。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2]

二、缘起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科技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章。[3]基于大纲对中学生说明文读写训练中“熟练”和“复杂”这两方面的要求,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文本结构和语言的分析,把握文章复杂的结构,学习文本准确、精炼、严谨甚至是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在说明文的课堂内外试着学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

然而有“一千个”教说明文的教师,就一定会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式的课堂。“大纲要求”如何转化成课堂高效的实践,是当下说明文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没有散文的情味,也没有议论文的犀利,说明的内容大多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也普遍感到说明文无从把握——是当下说明文教学一个尴尬的困境。

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说明文“有用”,其实用性质决定了说明文教学必须注意与实践结合,决定了教师必须创造性的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应用语言;理解方法,迁移方法。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

三、说明文教学实践策略建构

然而,单纯抛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谈学生自主活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投机取巧。正如阿基米德那个撬起地球的支点,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建设,有效的典型的活动平台的搭建,——也即一些精心設计的有效的“实践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典型的活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科学言语,使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掘。在合作活动中,在反复不断的理解应用中,生成、创造亦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语言训练是鲜活有效的。

那么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与精彩的学生活动擦出“火花”呢?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教学又有哪些实践策略呢?据笔者思考,三种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不同的实践策略:

(一).“抽离比较法”——文艺性说明文的实践策略

文艺性说明文是用文艺性笔调或形式写成的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是典型之作。它的写法颇多,可以调动各种写作手法,甚至采用故事、童话或寓言的形式,让读者觉得活泼有趣,使得人们在艺术享受之中接受科学熏陶。简而言之,作者用文艺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科学理性之真美和文学之诗美。

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可以抓住“荔枝”这一物象,进行“抽离”式口述,然后与贾老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①课文分别介绍了荔枝的哪些内容。找出关键词来归纳。②结合多媒体上的关键词,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荔枝的结构;③比较分析,贾老的语言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班级小组分成“文学派”和“科学派”,找出文中体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句子,并分析说明。④教师总结文章说明性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从上面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南州六月荔枝丹》里“荔枝”是文中精准又兼具诗美“物象”,是适合“抽离比较”的。又如《斑纹》,周晓枫用她华美的语言表达她独特的“斑纹”的思考,杨仕威在《以“教学文体”为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斑纹>为例》[5]中将富有表现力的关于“蛇”的描述的第四段进行了改写,从而与原文形成比较阅读,营造课堂的实践情境。可以看出,抽离之后虽然比较客观地介绍蛇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性,但是少了作者的情绪情调,也无法体味作者丰赡的语言。这是“抽离比较法”的魅力。

因此,遇见文艺性说明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兼具“两美”的语段或典型物象,模仿作者进行抽离式的活动阐发或者现场练笔,通过对比阅读,明白作者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表达说明意图,进而增强学生的文体和语体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困境与实践策略研究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市场导向下汽车维修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风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