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018-01-20王海啸
王海啸
摘要: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会学生提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数学概念或结论多提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标准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教师能否通过课堂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僵硬式、命令式或批评性的语气,而应多采用商量式、征询式或鼓励性的语气跟学生进行交谈。这样,课堂压力减小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应高了。
教会学生预习,预习对初中同学很重要,因为它脱离了小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要讲的课程比较多,所以有的同学在上课时出现经常翻书本的情况这样思维就不能跟着老师来了,很容易“走思”,上课质量下降抓不住重点。引导学生听课,在上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应抓住重点做好笔记。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我们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素质之一。
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对已有的数学概念或结论产生疑问,或者对数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都会提出一些不同问题。只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明了产生问题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正是由于学生把特定的数学问题确定为自己努力攻克的方向,才能使思维活动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不断冲击头脑中旧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强调使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认真求知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念。由于问题解决教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的创新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新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和其潜在功能。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创新思维,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再创新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新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跨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当适应社会变革的发展,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丰富了。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除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形成学习数学的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