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2018-01-20余晓勤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区域差异

余晓勤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省级层面2003-2015年互联网和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数据,从实证层面分析互联网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互联网显著促进了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地提升;分地区来看,互联网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最大,对东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分别次之。此外,金融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和城镇化等因素会对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产生差异化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商贸流通业 工资水平 区域差异

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贸流通业中的工作越来越多需要应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互联网改变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降低了商贸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很多旧岗位也相应消失。

关于互联网对工资收入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盛行,部分学者发现电脑或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资。Krueger(1993)考察了电脑使用者和非电脑使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结果发现使用电脑的工人平均工资要比非电脑使用者高出10%-15%。Goss和Phillips(2002)发现使用了互联网后,工人的工资上涨了大约13%。Mossberger和Tolbert(2007)認为互联网在工作中的应用会提升工人工资。然而,Lee和Kim(2004)发现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互联网使用者的工资要高于非使用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对工资的影响不再显著。Forman和Goldfarb(2012)发现在美国,互联网只对经济相对富裕地区的工资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别的地区影响不显著。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资。庄家炽和刘爱玉(2016)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要比非使用者高出38%,此外,男性的互联网溢价要比女性互联网溢价高出10%左右。刘志龙和靳文杰(2015)使用CFP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促进了中国工人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其他行业,商贸流通业更容易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然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目前还未有定论。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来丰富当前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影响商贸流通业工资的机制分析

根据新增长理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投入资源,将对经济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其将对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互联网技术能够通过有效改善商贸流通业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第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有效提升劳动者生产效率。第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商贸物流业以供给为主导的传统物流配送模式,当前模式更多是从需求角度出发高效配送物流。需求主导配送模式要求供给方能够对需求方的产品需求信息更加了解,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需求信息更加透明化,使需求主导配送模式成为可能,从而使产品配送效率更高。第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产品交易平台,在该平台上产品信息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更低,商家可以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购买到较优质的原材料。网络交易平台的出现,扩大了产品交易量,促进了进一步的社会分工,进而引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技术提升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过程中,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条件,诸如劳动者技能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等。因而,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商贸流通企业会降低对低端生产环节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对拥有较高互联网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该行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因而,本文预计互联网发展将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

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为了分析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影响状况,本文建立如下计量回归模型:

wageit=α+β1interit+Σβcontrolscontrolsit+εit

其中wage是商贸流通业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数值,inter代表互联网普及率,controls代表控制变量。下标i代表省份,t为年份,ε为误差项。

目前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就商贸流通业进行明确界定,因而本文借鉴程立茹(2013)和董誉文(2016)等已有学者的研究,采用批发和零售业来衡量商贸流通业。因而本文的因变量为批发和零售业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数值,并采用互联网普及率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互联网普及率不仅反映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反映了消费者参与网络消费的可能性与积极性。此外,影响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金融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城镇化、交通状况、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a):采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与GDP比值来表示;开放程度(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与GDP比值来表示,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通过美元与人民币间的年平均汇率转换为人民币;城镇化(city):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比值表示;交通状况(traff):采用交通密度对数值表示,交通密度通过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内河航道里程三者的总和除以行政面积计算得到;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对数值来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小学教育人口占比*6+初中教育人口占比*9+高中教育人口占比*12+大学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比*16计算得到;经济发展水平(pergdp):采用人均GDP来表示。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3-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其中工资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互联网普及率数据来自于CNNIC提供的历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金融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城镇化、交通状况、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此外,工资收入和人均GDP用相应价格指数进行平减。endprint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1显示了采用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层面的总体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回归结果。首先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显示采用固定效应回归要比随机效应和混合回归更合适。因而,本文主要对固定效应实证结果进行详细分析,而将混合和随机效应回归结果作为观察对比一起列于表中。

由表2(1)列中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互联网普及率(inter)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增加1%,则批发和零售业的平均工资提升0.62%。实证结果印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地进行市场交易,有效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并使得整体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其次,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门槛,更多企业可以参与到该行业中,有效促进了该行业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从而促进了该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后,互联网技术水平应用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高技能劳动者也进入了该行业,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相应得到提升。

控制变量中的金融发展水平(fina)、城镇化率(city)、交通状况(traff)和经济发展水平(pergdp)均对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更容易获取金融资源,从而促进该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工资收入。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地区,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商贸流通业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往往更为完善,因而更容易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人口密集度越高,所需要商贸流通企业提供的服务也就越多,该行业中的劳动者拥有的发展空间和工作选择机会就越多,因而企业为了留住劳动者也相应会提高工资。人均GDP越高的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因而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就越高,企业就越有能力为职工提供更高的劳动报酬。

中国地域广阔而且各个地区间的经济、社会等各个因素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来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水平产生的差异化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互联网普及对东、中、西部地区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互联网对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互联网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互联网普及率每提升1%,商贸流通业平均工资提升1.13%。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每提升1%,商贸流通业平均工资提升0.701%。中部地区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其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因而互联网发展对该行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也最为显著。东部地区的互联网经过初期的快速发展后,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程度,已经没有初期那么强烈,因而该行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增长相对平稳。互联网在对商贸流通业产生影响的过程中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条件,诸如交通基础设施和较高的劳动者技能水平,而西部地区这些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因而该行业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对劳动者的工资提升程度相对有限。

控制变量中金融发展(fina)的系数只有在西部地区组中为正且显著,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都不显著,这表明在西部地区较多的金融资源流入了商贸流通业,从而对该行业劳动者的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city)系数只有在东部地区组中为正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组中都不显著,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率还难以对商贸流通业劳动者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交通状况(traff)的系數在中、西部组中为正且显著,而在东部地区组中不显著,因为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当前已基本完善,而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快速建设中,因而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有利于提升该行业劳动者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地提升。

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层面商贸流通业和互联网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该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进一步分地区进行的实证回归显示,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工资收入的提升效应要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此外,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劳动者工资起作用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中西部地区由于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的不足,因而交通设施存在较大欠缺。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因而难以有效促进行业发展和劳动者收入水平提升。

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不同区域应当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出最能发挥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工资促进作用的政策规划。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本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应用能力。各个地区都应当继续发展经济,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政府应当努力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机会,各地区应当大力培育高素质互联网人才,促进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9)

2.王菊红,周勇.试论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流通企业竞争力提升[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3.庄家炽,刘爱玉,孙超.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性别差异—以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为例[J].社会,2016,36(5)

4.刘志龙,靳文杰.计算机网络的工资收入溢价效应分析—基于CFPS2010基线调查数据[J].产业经济评论,2015(1)

5.Forman C,Goldfarb A,Greenstein S.The Internet and Local Wages:A Puzz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

6.Goss E P,Phillips J M.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ffects wages:Evidence using internet usage as a proxy for IT skills[J].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2002,2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区域差异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HAIR AN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