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承思考

2018-01-20许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风民族音乐传承

许敏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出现变化,中华民族音乐在与多元的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碰撞中,迎来了最严峻的挑战。各种舶来的音乐元素、形式不断挤压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存发展空间。民族音乐如何适应音乐市场的变化,进行自我营销和传承发展,让更多的人民大众了解和喜爱,成了民族音乐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97-02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早萌发音乐文化的国家之一。在儒家经典中,《乐》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经”,其实据考察,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有了关于音乐活动的记载。特别是《诗经》,实际上起初并非是“文學”书籍,而是“民歌”典籍,里面的篇章都是用来唱的。经历了数千年的缓慢发展,民族音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意识形态互相交融、共同发展,集中反映了中华各民族艺术智慧和创造力,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民族音乐呢?在《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一书中,俞人豪、周青青等给出了这样的见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换句话说,指凡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据粗略统计,中国的民族音乐已收集在册的民歌约30万首、民间乐器200余种,乐种100多个。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出现变化,中华民族音乐在与多元的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碰撞中,迎来了最严峻的挑战。各种舶来的音乐元素、形式不断挤压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存发展空间,甚至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有学者表示,审视中国近百年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民族音乐已经到了“传统的断裂,母语的丧失”的边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更是日益凸显出来。但民族音乐的传承绝对不能脱离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当前,音乐作为商品属性的特点愈发明显,如果脱离了市场的观念来传承民族音乐,则是把民族音乐推到了枯槁的境地——既不能塑造其生命力,也不能扩大其影响力,一定会徒劳无功。因此,民族音乐只有与时俱进,跟上发展形势,才能抢夺市场份额,在发展中实现新生,重新赢得广大的受众的接受和认可。

二、中国民族音乐要积极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当下我国的大环境,李克强总理还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新世纪,中国民族音乐急需一种崭新的面貌,这也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要向外学习,做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我国的民族音乐历经千年的深刻锤炼,仍拥有民族鲜明的音乐特征。这说明我国民族音乐有潜力,有能够进行再建构的可持续活力。要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必须以开放性的姿态将音乐发展事业推向世界、与外部的世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保持旺盛生命力,使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当然,这种学习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把握审美维度,是洋为中用,了解并吸收外来精华,再造民族音乐之魂,将现代化和民族性相结合的音乐道路走到底,将民族音乐推向新时代,创作出更好、更新的音乐形式。

其次,要向内挖掘,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华。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住莫言曾说,中国文学的出路一在传统,二在民间。其实这一说法也适用于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浩瀚,作品、乐器、曲目、表现形式等应有尽有。在向外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民族音乐的“根本”所在。要深入挖掘,向传统的作品、曲目、表现形式等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粹和养分,并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尝试进行创新,让有益的民族音乐精华重新焕发生命。如,由朱哲琴演唱的作品集《阿姐鼓》就曾因为合理的继承传统而掀起了一场音乐风暴。在1995年时,这张不属于流行音乐的专辑,激光唱片销量高达20万张,在当时各地的电台电视台的中文歌曲排行榜上,《阿姐鼓》和朱哲琴的名字都位居前列。其实这首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主创人员很好地向内挖掘民族音乐的传统精髓,将古老的民族音乐与现代制作手法巧妙地结合。

再次,要以人为本,扎根百姓生活,深入大众。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扎根生活,为人民而创作。这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是音乐创造的根本,理念发掘于生活。因此,广泛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是民族音乐人首先要做到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不仅记载了不同时期的人文背景,还反映着人们特定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并用新的创作观念去诠释要表现的内容,时刻关注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方面面,关注寻常百姓悲欢离合的故事以及他们生活的现状,只要这样民族音乐才能有温度、有温情、有新意、有感染力。

三、重视中国民族音乐在市场的宣传和推广

首先,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尽管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但是时代的不断发展,让年轻一代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不断拉大,甚至不少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何为民族音乐、哪些又是民族音乐。现代社会,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括,民族音乐可以广泛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传播。如在2015年,一本新出版的《中国民歌钢琴曲集》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传播,一度成为当年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件盛事。首先是电视形式的音乐专题:当民歌和钢琴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借助电视媒体,当时的鞍山音乐家协会主席毕长城和副主席贾延飞,向观众介绍起了如何将钢琴的学习与民歌结合起来,而不是之前学钢琴对应的《厄拜》《车尔尼849》等。这样学钢琴,既新颖,又活泼,更重要的还提高了民族音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于是在电视专题的影响下,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对这本作品的报道一时铺天盖地,形成了当时的“民歌学钢琴”的一股小热潮,民族音乐传播取得了良好成效。endprint

其次,音乐人要注意引领。音乐是人的音乐,要十分重视音乐人的重要引领作用。民族音乐具备音乐艺术品的核心价值,能够使人通过音乐满足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当前,不少音乐人主动向内挖掘中国民族音乐,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一股中华民族音乐的复兴热潮(尽管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有所变革),产生了一股甚至影响流行音乐的“中国风”潮流。

2003 年,中国华语流行音乐的唱作人周杰伦推出了一首风格迥异的新作《东风破》,歌曲充斥了古香古色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它的发表使“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音乐歌坛的一个“新概念”。接着,林俊杰的《江南》、《曹操》横空出世,王力宏的《花田错》再兴波澜,霍尊的《卷珠帘》等把“中国风”音乐推向了高潮。如今,在流行音乐领域,这些音乐人的引领对于民族音乐的重新崛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借助音乐的传播以及电视媒体的传播,至少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重视学校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基础作用。要注重构建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让学校、家长、学生认识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掌握、传承音乐中的优秀作品,把民族音乐传承下去。要注重优秀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和发掘。如,能够大胆启用弘扬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及整理、发掘蕴藏在民族地区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人才,对有特殊才能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应大胆提拔。同时,重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民族音乐教育师资。

最后,应收集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器乐曲、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等,将各民族丰富多样的音乐编入教材,融入自身专业,突出本民族音乐特色,使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并赋予时代的新内涵,打造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优秀民族音乐教材。

参考文献:

[1]韩勇.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2006.

[2]谢霜.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J].艺术广角,2008(03).

[3]龍文波.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4]樊祖荫.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96(04).

[5]周洪雷.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风民族音乐传承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