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2018-01-20薛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陶艺紫砂壶

薛岳

摘 要:紫砂陶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科学和艺术的融汇,是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实用与功能的统一。

关键词:紫砂壶;陶艺;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37-01

紫砂陶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的、独特的、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这是因为由诸多方面因素构成的、相互之间又是那么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天成、意味隽永。严格合理的成型工艺技术,完全靠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操作达到纯熟,在手工制陶技术方面,准确的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

紫砂壶艺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我们制陶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拉坯法、泥条盘筑法、压模法和注浆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宜兴陶土自身的特点,独创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形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把陶泥放在木制的泥凳上,先锤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围筑成圆型或镶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打成形,这种成形方法学术界称之为“片筑法”。这种成形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简单,技术性更强,所制的陶器用宜兴话来讲就是“泥门紧”,成品率高,而且体轻耐用。

宜兴紫砂壶艺是从日用陶中脱胎出来的艺术陶,制壶成形方法沿用“片筑法”,就是全手工成型法。手法延续至今,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也由原来的单纯的全手工技法,演变至今的半手工等一些更为快捷的制壶方法。但是由于茶具、茶壶的体积比其它日用陶体积小,加上功能要求是泡茶、品茶之用,所以在制作的技术上面需要作者掌握的更加精细,做工要求更高,手法更妙。几百年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使紫砂茶具演化成了一门有独特语言的艺术陶瓷。这个过程当然是文化人和艺人们的共同创意的过程。艺术应该给人精神上赏心悦目的享受,给人们借某一物体以联想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大,其艺术水准必然愈高。

紫砂壶艺不是现代陶艺,它首先受功能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要能作泡茶之用。在泡茶时能领略美感,又能为大多数人喜欢。紫砂壶艺是集实用、欣赏、把玩三种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化、茶文化及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书画艺术欣赏性很强,但缺乏日用性、把玩性,玉雕艺术具有欣赏性、把玩性,但缺乏实用性。

造型样式之多是各种陶瓷中最为突出的,紫砂茶壶一项的造型样式,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完整协调,当属世界陶瓷壶类造型之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的美,构成了紫砂陶艺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较之现代陶艺和现代日用陶瓷,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深蕴的文化内涵,在紫砂陶艺作品中表现也来的“书卷气”,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在造型与装饰之中,形成了紫砂陶艺内在的生命力。

紫砂陶艺是属于个性鲜明,风格特点比较突出的陶瓷艺术作品。创作设计新的紫砂陶艺作品,首先需要认识和掌握其特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领悟和理解紫砂陶艺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特征,深入进去,发挥创造精神,紫砂新作会越来越有所发展和提高,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表现出作者的个性。

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是渐进有序的,在逐步的演进中。不断地丰富了自身,紫砂陶艺也不例外,如果创新的紫砂陶艺作品失去了传统的特点,完全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将会使人感到不伦人类,以至无法接受。几百年的紫砂陶艺传统特质,已经在人们的审美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大致的印象,不应忽略,不能缺少,要在发展中加以演进。这并不会阻碍紫砂陶艺的创新,而是为了使创新的紫砂陶艺作品得到爱好者的认同和欢迎,不失去特点。

尊重紫砂陶艺的自身特点,循着客观规律去进行探索和发展,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演化、推进、丰富,而不是彻底的更新换代。紫砂陶艺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整个的进程中,在艺术风格方面是渐进发展的,而决无突变。紫砂陶艺的设计实践已经证明了,风格上的突变会使人感到不习惯,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

紫砂陶艺的深厚魅力也正在于习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表现,和过去既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紫砂陶艺传统的形式是在长期生活中,也在工艺制作中,审美经验和爱好的积累,并同时延续和沉积着,成为人们观念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者的一种原则,今天的紫砂陶艺的创作者们,既不能因袭传统,也不能不重视传统,重要的是理解传统的精神,去发展传统。

因而,研究紫砂陶艺的文化内涵,不能只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较直观的表面现象上,而应该进入到比较深的层面。去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紫陶艺优秀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导作用,揭示其本质的特征,只见其传统文化的枝叶,不见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妨碍了认识紫砂传统文化精华之所在。皮毛的继承是很难有大发展的,抓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容易使新的紫砂陶艺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陈陈相因,无所发展和创造。

参考文献:

[1]丁亞微.紫砂壶造型解析[J].江苏陶瓷,2009(03).

[2]马志远.紫砂壶身筒外附件设计探微[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年(01).

[3]鲍正兰.宜兴紫砂壶“的子”的造型与变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3(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陶艺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