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
2018-01-20赵莲柳德江
赵莲 柳德江
摘要:选取山东省17个城市2000~2015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对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入境旅游总体发展不平衡,旅游规模绝对差异不断增大,但相对差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呈首位型发展,但首位度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总体变化相对较少;集中指数总体较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首位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理想入境旅游规模有较大的差距。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是造成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旅游规模差异;位序规模;山东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6.012
Disparity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and a Research on Its System For Rank-scale Distribution in Shandong
ZHAO Lian1,LIU Dejiang1,2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Yunnan,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Yunna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disparity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and construction of rank-scale distribution in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5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ini Coefficient, Primacy ration and Herfindah Index.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inbound tourism of city in Shandong had a significant disparit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was increasing, but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was decreasing; The inbound tourism scale was the first typ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primacy ratio was decreasing; The vari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and Herfindah Index were small; The value of concentration index was big, it was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slowly. The inbound tourism scale of the first ciCollege ofCollege ofty had a large gap with the ideal inbound tourism scale;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ffic facto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ce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 Tourism size-difference; Rank-size distribution; Shandong Province
區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1]。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步被确立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而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区域发展差异大。对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分析的文献较多,主要分为省际、区域和省内等层面,研究方法以定量方法为主。陈秀琼等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2]。赵东喜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决定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状况的因素[3]。王钦安等从省域、六大区域和三大地带尺度,对我国入境旅游时序差异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4]。靳诚等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5]。毕丽芳等对西北地区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了分析[6]。部分学者分析了江西[7,8]、浙江[9]、江苏[10]、河南[11]等省内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并探讨了规模差异的影响因素。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主要的旅游大省和入境游客目的地,但入境旅游规模同样存在区域差异。本文以山东省17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对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和位序进行时空分析,探讨规模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协调不同区域入境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endprint
1.1 研究方法
(1)旅游规模差异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来描述各个城市旅游规模的总体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标准差(VOC),也称均方差,是一组数据离差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表示各个数据偏离平均数距离的指标,反映区域差异绝对均衡度。用于测度山东省不同城市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
变差系数(CV),或称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变差系数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可反映数据的相对均衡度,用以测度山东省不同城市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
基尼系数(G)可反映区域相对均衡度。其值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区域发展越趋于不均衡,值越少表示区域发展越趋于均衡,用于测度山东省17城市旅游发展规模的均衡程度。式中,n为样本个数,y1,y2,y3.....yn为从大到小排列的样本值。为样本均值。
首位度(S)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其他值的比值,用于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首位度通常用于测算城市规模分布,常见的有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本文采用2城市指数,测算山东省17城市旅游规模集中度。式中,P1,P2为排名第一、第二的城市旅游规模数据。
赫芬达尔系数(Hn)用于测算数据指标的集中程度,其值介于0~1之间,值越大则表明指标区域集中度越高,垄断性较强,越小则表明指标区域集中度越低,区域间竞争激烈。式中,pi為排名前n位的指标中,排名第i位指标所占总数的比值。本文n取值7,用于测算旅游规模的离算度。
(2)旅游规模分布研究方法
位序规模理论最早用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中,并逐步得到了改进和广泛应用。位序规模理论可以较好地分析不同区域旅游规模分布情况,我国很多学者利用位序规模理论对区域旅游规模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2,11]。本文采用洛特卡模式对山东省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
式中,P为城市旅游规模,R为城市旅游规模位序,K为理想的首位城市旅游规模,q为集中指数常数。通常,根据集中指数q值的大小分为三类:首位型(q>=1.2)、集中型(0.85 1.2 数据选取与来源 以山东17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分析指标,研究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变化。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和《山东旅游统计便览》(2006~2016)。数据的差异研究一般尽量采用可比价,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可比价和当年价对于地区差异研究影响不大[12],故本文数据采用当年价,计算中数据的总和采用17城市数据的加和来计算。 2 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分析 入境旅游规模计算指标见表1,其中VOC、CV、G、S、H7分别表示为山东入境旅游规模的标准差、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 2.1 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区域差异明显 山东入境旅游收入从2000年的3.15亿美元快速增长为2015年的27.1亿美元,但区域间差异巨大。山东入境游规模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波浪式增长的变化态势,除了2003年、2008年、2013年出现下降外,其他年份都为增长态势,但变化幅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图1)。山东入境旅游规模相对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增长的变化态势(图2)。 其中,变差系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005~2007年较高,变差系数均大于2。2008年变差系数大幅降低,2011年降至最低,为1.1861。而后变差系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尼系数变化不大,整体上呈略微下降的态势,但总体值相对较高,表明入境旅游规模分布不均衡。 2.2 入境游规模首位分布明显,聚集程度呈下降趋势 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相对较高,2000年至2006年逐年增大,达最大值3.2708;而后逐年降低,至最小值2011年的1.4724,后缓慢增长(图2),说明山东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城市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在缩小。赫芬达尔系数总体上不高,其中最高值为2006年的0.3280,后逐年降低至2011年的0.1358,然后逐年略微增长,表明山东入境旅游规模聚集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城市间入境旅游竞争态势加剧。 3 山东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分析 3.1 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分析 为深入分析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本文选取2003、2006、2009、2012、2015五年数据对山东省17城市入境旅游规模进行排序(图3)。纵轴为旅游规模,横轴为旅游规模位序。各城市入境旅游规模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但近几年增长幅度有所降低,部分城市入境旅游规模有所下降。青岛、烟台一直处于第一、第二的位置,且旅游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同时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呈首位分布,青岛市的入境旅游规模明显高于烟台市,但首位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入境旅游规模和位序上(图3, 图4),山东省17城市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青岛和烟台为第一集团,旅游规模稳居前2位;第3~10位属第二集团,包括威海、济南、泰安、济宁、日照、潍坊、淄博和临沂,其中威海、泰安旅游规模相对稳定;其余城市属于第三集团,主要是鲁中和鲁西的内陆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相对较小。 3.2 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分布规律,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采用罗特卡一般模式,对2000~2015年山东17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及其位序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表2),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回归结果拟合度均在75%以上,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从表2看,集中指数q值总体上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属首位型发展模式,城市间发展不均衡。q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2012年,q从2.705下降为1.773,2013年逐渐上升,增长为2015年的1.904,说明山东入境旅游规模位序规模垄断程度有所降低,相对差异有所下降,但离集中型的发展模式还比较远。
从理想的入境旅游规模K来看,除特殊年份(2003年,2008年)外,K值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的56718.63万美元增长为2015年的279261.23万美元,16年间增长了4.9倍。青岛市入境旅游规模一直稳居山东省首位,但实际入境旅游规模与理想入境旅游规模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说明山东入境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山东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4.1 旅游资源分布不均
旅游资源是影响旅游规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具备国际吸引力的4A和5A级旅游资源,对于入境旅游规模影响更甚。从数量上看,青岛市的4A和5A级旅游区数量最多;而从密度上看,威海市的密度最大。从区域上看,鲁东地区的旅游区明显高于鲁中和鲁西地区,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4.2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
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基礎设施投入更大,具有更强的外国游客接待能力。青岛、烟台近几年的GDP总量、第三产业产值等一直稳居山东省前两位,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从5星级饭店分布来看,目前山东省共有30个5星级饭店,其中青岛市有9个,烟台市有5个,将近占全省的一半,具有很强的游客接待能力。
4.3 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统计数据来看,入境游游客主要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主,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作为山东省的海上门户,靠近主要的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距离成本相对于其他城市较小,同时这3个城市拥有入境航线的机场,因此入境旅游规模上具有较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参考文献:
[1]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2]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2006(12):1271-1280.
[3] 赵东喜.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 旅游学刊,2008(1):41-45.
[4] 王钦安,张丽惠. 我国入境旅游时序差异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7(14):130-134.
[5] 靳诚,徐菁,陆玉麒.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 经济地理,2007(4):676-680.
[6] 毕丽芳,马耀峰,苏醒. 西北地区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8):196-201.
[7] 戈冬梅,吴玉鸣. 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J]. 旅游学刊,2008(9):44-48.
[8] 万田户,黄和平.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1-127.
[9] 周彩屏,戈冬梅. 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0,30(2):345-350.
[10] 赵磊,王永刚,张雷.江苏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 经济地理,2011,31(9):1566-1572.
[11] 刘军胜,马耀峰. 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J]. 经济地理,2012,32(6):150-155+172.
[12] 魏后凯,刘楷,周民良,等.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71-172.
(编辑:龙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