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肆)》中的纪年问题
2018-01-20黄艳萍
内容摘要:2015年11月《肩水金关汉简》第4卷出版,本卷共收录2036枚7个探方的简牍,其中纪年简、历谱简、日期简共计639枚,有明确年号记载的纪年简246枚。本文就年号残损但干支可考的简牍、历谱简等进行考释,校释干支有误的纪年简,同时推考部分简册的纪年。
关键词:肩水金关汉简;纪年;纪年简;校考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153-06
Analysis of the Calendar Era of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IV)
HUANG Yan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Abstract: The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VOL. IV) were published in November of 2015, which included 2036 wooden slips from 7 square units. Among them, 639 wooden slips contain calendars or dates, but only 246 are clearly d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xtual research on some of the calendar slips, corrects the unclear or wrong dates of some of the slips, and infers the dates of several others.
Keywords: Han Dynasty Wooden Slips from Jianshuijinguan; calendar era; calendar slips; proofreading and textual research
《肩水金关汉简》(以下简称《金关简》)第4卷在甘肃简牍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学者的努力下终于面世,本卷共收录2065号简牍,整理者整理缀合了29枚简,故实际收录简牍2036枚,包括T33:(1—91)、T34:(1—50)、T35:(1—16)、T37:(1—1590)、H1:(1—82)、H2:(1—110)、F1:(1—126)七个探方。为了解这批简牍的断代,我们穷尽性地统计了其中的纪年简、历谱简、日期简等与纪年相关的简牍共计639枚{1},其中有明确年号记载的纪年简246枚。在这些纪年简中有的年号残损但据月朔干支可补考其年号,有的可根据简册内容的密切相关性确定纪年,此外还有部分简牍可依据字词的独特时代特征判断出它们的大致纪年范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简牍断代的纪年依据。
我们从三个方面讨论《金关简(肆)》的纪年问题:一、校考月朔矛盾的纪年简、干支简、历谱简,二、拟测部分简册的纪年,三、浅议追述性纪年简。相关的研究现状已经分别于《〈肩水金关汉简(壹)〉纪年简校考》[1]和《〈肩水金关汉简(贰)〉纪年简校考》[2]有较详细的介绍,此不赘述。校考纪年时主要参考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3]、饶尚宽的《春秋战国秦汉朔闰表》[4]、徐锡祺的《西周(共和)至西汉历谱》[5]等历谱表,以“朔日考证纪年”的方法,结合探方内纪年简分布的相对集中性对《肩水金关汉简(肆)》[6]中纪年有关的简牍进行校考和拟测。
文中“□”代表一字残缺不清,“ ”代表简牍残缺且字数不能确定者。“A”代表简牍正面,“B”代表简牍背面。
一 紀年简校考
1. 73EJT34:6A
五凤三年十二月癸卯朔庚申守令史安世敢言之复作大男彭千秋故陈留郡陈留高里坐伤人论会神爵四年三月丙辰赦
今复作县官一岁十月十日作日备免为庶人道自致谒陈留过所县道河津函谷关毋苛留止如律令敢言之
十二月庚申居延令弘守丞安世移过所县道河津关毋苛留止如律令掾守令史安世
按:此简为罢免文书。其中追述纪年“神爵四年三月丙辰”月朔矛盾。陈饶徐历谱表中神爵四年(前98)三月乙丑朔,则该月不可能有“丙辰”日。本卷73EJT37:520A简“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神爵四年正月朔日相合,则这三家历谱表中神爵四年的历谱无误。因此,“神爵四年三月丙辰”这一追述纪年的月朔有误,或为原简纪年抄写有讹。
2. 73EJT37:28A
官从者居延西昌里……谊从者居延利上里公大夫王外人年□□□年九月辛丑朔壬子□□敢言之
按:本简牍残断,文字残缺受损。纪年部分仅存“九月辛丑朔壬子”,即九月十二日。T37探方的原有纪年简的纪年范围为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间,根据简牍探方内纪年的相对集中性原则,在T37探方的纪年范围内查陈饶徐纪年历谱表“九月辛丑朔”仅永始四年符合。73EJT37:38简“永始四年九月辛丑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的永始四年九月辛丑朔相合,故三家永始四年历谱表无误。因此,本简残损纪年补证为永始四年,当确。
3. 73EJT37:202
凤四年三月乙卯橐他候□守
按:此简残损严重,纪年部分文字已残缺。根据T37探方原纪年简的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的范围的相对集中性,查陈饶徐纪年历谱表,“凤四年”只可能为五凤四年。73EJT37:1184简“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的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相合,故三家历谱表五凤三年历谱排列无误。“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该月无乙卯日。原简中“乙卯”二字残蚀掉一半字形,写作“ ”、“ ”,或书写有误。简文中“己”、“乙”常书写讹混。因此,本简纪年可补证为五凤四年(前54)。“三月乙卯”月朔矛盾,或书写有讹。endprint
4. 73EJT37:223
常制曰可孝元皇帝初元四年十一月丙午下
按:此簡为皇室下达的制书,“初元四年十一月丙午下”为下达制书的时间,此纪年中月朔矛盾。陈饶徐历谱表中初元四年十一月为“乙亥朔”,73EJT37:279A简“初元四年十月丙午朔”与陈饶徐历谱表初元四年十月朔日相合,则也可类推出十一月的朔日为“乙亥”。十一月乙亥朔,“丙午”则为第三十二日,故初元四年(前45)十一月无丙午日。故此纪年简中的月朔抄写有误。
5. 73EJT37:389
觻得敬老里公乘 元延二年正月辛酉
按:此简残断,文字残缺。若依整理释文,则“元延二年正月辛酉”月朔矛盾。陈饶徐历谱表中元延二年正月为“癸亥朔”,73EJT37:778简“元延二年正月癸亥朔丙子”的记载,与三家历谱表该年正月朔日干支吻合,则元延二年(前11)正月癸亥朔无误。元延二年正月癸亥朔,则该月无辛酉日。
6. 73EJT37:398
□年三月庚午朔癸酉东□□□
按:此简残损。“三月庚午朔癸酉”,即三月初四。据陈饶徐历谱表,T37探方原纪年简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的纪年范围内“元康二年(前64)”和“竟宁元年(前34)”三月朔日均为“庚午”。因简文残损,尚不能确定此简的具体纪年。
7. 73EJT37:445A
年三月丁亥朔丙申 □□□如牒书
按:简文残损,“三月丁亥朔丙申”,即三月初十。据这一有效的月朔干支,T37探方原纪年简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的范围内,查陈饶徐历谱表仅建平二年三月为丁亥朔。T37探方中建平年间的纪年简十分丰富,如:73EJT37:160A“建平二年十一月甲申朔”、73EJT37:217“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73EJT37:1068“建平二年八月乙卯朔”等,简文建平二年月朔干支与三家历谱表中的该年月朔干支相合。故此简纪年可补证为建平二年(前5)。
8. 73EJT37:533A
元年三月癸巳朔乙巳安定左骑千人况
按:此简文字残损,查陈饶徐历谱表,T37探方原纪年简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的范围内符合“元年三月癸巳朔”的仅“建平元年三月”,则“乙巳”为三月十三日,故此简纪年可补证为建平元年(前5)。
9. 73EJT37:606
四月辛亥朔辛亥
按:本简简文残损。在T37探方原有纪年简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的范围内,查陈饶徐三家历谱表,“四月辛亥朔”的仅地节四年。由73EJF1:74简“地节四年五月庚辰朔”可推知地节四年四月亦为辛亥朔。故,此简纪年可补证为地节四年(前106)。
10. 73EJT37:616A
建平二年五月戊子朔乙未橐他候普移肩水关吏
按:“建平二年五月戊子朔”月朔干支有误。前文已提及T37探方内简文记载的建平二年简的月朔与陈饶徐三家历谱的建平二年的月朔相合,因此三家历谱表中“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无误。那么“五月戊子朔”则有误。但“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该月并无“乙未”日。因此,此简纪年的月朔、日干支均有误。
11. 73EJT37:649
十二月辛未朔庚 令取传谨案
按:此简文残损。据“十二月辛未朔”,在T37探方的纪年简范围内,查陈饶徐历谱表仅建平四年十二月为辛未朔,73EJT37:800A简“建平四年十二月辛未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的建平四年十二月朔日相合,故该年十二月的朔日为辛未,当确。因此,本简纪年可补证为建平四年(前3)。
12. 73EJT37:773
入弩一椟丸一 元康三年三月甲寅朔辛酉关啬
按:“元康三年三月甲寅朔”月朔有误,陈饶徐历谱表中元康三年三月为甲午朔。在《金关简》前三卷中有73EJT23:389简“元康三年三月甲午朔”、73EJT30:41简“元康三年七月壬辰朔”、73EJT31:60简“元康三年二月甲子朔”、73EJT9:266A“元康三年九月辛卯朔”等,与陈饶徐历谱表中元康三年三月、七月、二月、九月的朔日均吻合,以此推算元康三年三月甲午朔当确,则此简“元康三年三月甲寅朔”或原简纪年抄写有误。
13. 73EJT37:1148
五月十七日辛巳除廿一日乙酉受遣 闰月十日甲辰发
按:据“五月十七日辛巳”和“廿一日乙酉”可知,该年五月为“乙丑”朔。又由“闰月十日甲辰”可知该年有闰月且闰月的朔日为“乙未”,T37探方原有纪年简的范围内仅有甘露元年五月为乙丑朔,闰五月为乙未朔。《金关简》中有73EJT9:29简和《敦煌汉简》2046简均有纪年为“甘露元年闰月乙未朔”,以及73EJT10:335简“甘露元年正月丁卯朔”、73EJT10:441简“甘露元年九月癸巳朔”等相关纪年简,类推到甘露元年五月亦为乙丑朔。这些简牍上记载的甘露元年相应月份的月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的甘露元年相对应的月朔完全吻合,故以简牍记载的甘露元年历谱和陈饶徐历谱表中甘露元年的历谱无误,因此,此简纪年补证为甘露元年(前53),当确。
14. 73EJT37:1162A
□□□年十月庚申朔癸亥橐他塞尉 肩水界中官除如牒书到出入如律令□□
按:此简文纪年残损,T37探方原纪年简的纪年范围为地节二年至始建国二年间,在这范围内,“十月庚申朔”的有元康元年和建平元年,两者均在T37探方的纪年范围内,此简纪年应为两者的其中之一,具体纪年尚无法确定。
15. 73EJT37:1502A
年十二月辛未朔甲戌张掖广地候况移肩水金关吏使
里年姓如牒书到出入如律令
按:此简文纪年残损,“十二月辛未朔甲戌”即十二月初四。T37探方原有纪年简的范围内仅建平四年十二月为辛未朔,值得注意的是T37探方原有纪年简中绝大多数为汉宣帝建平年间的纪年简,是以出土简牍上的历谱证传世历谱的绝佳材料。本简纪年可补证为建平四年(前3)。endprint
16. 73EJH2:18
元康三年八月戊申南部候长
按:“元康三年八月戊申”有误。据陈饶徐历谱表“元康三年八月辛酉朔”,则无戊申日。73EJT23:380简中“元康三年九月辛卯朔”、73EJT30:41简“元康三年七月壬辰朔”与陈饶徐历谱表中元康三年九月、七月的朔日相合,故历谱表中元康三年八月辛酉朔无误。因此,此简的纪年日干支有误。
二 纪年拟测
简文中除了纪年简、历谱简,以及部分干支日期简可以证明简牍的纪年断代外,还有一部分简牍因其语言文字上的独特特征,或与前后简册的密切相关性亦可推考出它们的大致纪年,这也是帮助简牍断代的重要依据。《金关简(肆)》中有这三类简可以推考出大致纪年。
1. 有纪年的同一份请诏简文
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戊辰御 下當用者
按:73EJF1:1—7简字迹、书写风格、简牍形制均相同,或出自同一个书写者。73EJF1:1—7简为丞相方进、御史光为百姓疾苦向皇帝请求除贷的请诏之书。73EJF8简“制可”,为皇帝审核批准之词,73EJF9简“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戊辰御下當用者”为诏书下达的时间。73EJF1:1—7简的书写时间定是在“永始三年七月戊申”之前,请诏应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因此这7枚简的纪年应该在永始三年(前14)。
2. 有纪年的同一份簿籍
始建国二年五月丙寅朔丙寅橐他守候义敢言之谨移莫当 守衙器簿一编敢言之
弩长臂二羊头石五百坞户关二
按:上述简牍原简均为隶书字体,书写风格、简文布局、简牍形制相同,内容为器物登记簿,其文字应是同一人书写。内容上,这21枚简牍应该是编联在一起的一个器物簿,但原简拓片上看不出绳子编联后的痕迹。从保持编联成册较完整的《东汉永元五年器物簿》来看,简册的第一枚简一般记有年号和簿籍的属性,如《东汉永元五年器物簿》简册的第一枚简为“广地南部言永元五年六月官兵釜碟月言簿”,简册末通常有“……某某簿一编,敢言之”的结束语。73EJT37:1537AB简与其它简牍的形制稍有不同,简牍较其他简稍宽,两行书写,或应放在这份守御器簿的最后。73EJT37:1538简、73EJT37:1546简、73EJT37:1537A简中的“始建国二年五月”为这份登记簿的书写时间。因此,这21枚簡为始建国二年槖他候莫当隧的守御器物登记簿,18枚无纪年的简可将其纪年推考为始建国二年(10)。
此外,简文中还有部分数字、职官名、地名、量词等具有明显的新莽时期的语言文字特征,李均明先生的《新莽简时代特征琐议》以及拙文《新莽简时代特征补议》{1}中有较详细的探讨,此不赘述。《金关简》中73EJF1:30+28、73EJF1:52、73EJF1:53、73EJF1:55、73EJF1:65、73EJF1:84、73EJT37:33、
73EJT37:114等简中的“二十亖”、“二十九”、“亖”、“斛”、“库宰”、“常安”等字词都是新莽时期特有的复古倾向或改名特征,带有这些字词特征的简可判断为新莽时期简牍。
三 追述性纪年简
在这些纪年简中追述性的纪年值得注意。追述性纪年简为追述往事之发生时的纪年。如:
73EJT37:763
署从署得行驰道旁孝文皇帝二年正月丙子下
73EJT37:772
制曰可高皇帝七年七月乙丑下
73EJT37:1573
□府□言□后殿中以不行……迫时入行亲以为 □□诸侯吏谒拜正月朝贺及上计饬□斋从乐人及兴卒制曰可孝文皇帝七年九月乙未下
从内容上看,这三枚简为皇帝批阅后下达的请诏制可类的诏书,下达的日期依次分别汉孝文皇帝二年、高皇帝七年、孝文皇帝七年,纪年均为西汉早期。西汉早期的简牍不太可能出现在这批简牍中。那么我们何以确定这几枚简为追述性简牍呢?
首先,从我们已经统计过的《金关简》有明确纪年的简牍来看,其纪年集中在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初期的范围,本卷的纪年简亦在此范围内。扩展到与《金关简》密切相关的《居延汉简》、《居延新简》中纪年范围集中在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早期,尚未见到西汉早期的纪年简。故从此批简牍所处的大时代看,这批简不太可能为西汉早期的简牍。
其次,字迹书体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这三枚简的书体特征如下:
三枚简的书写风格与西汉早期的简牍书写风格明显不同,西汉早期简文的书体为古隶,与秦简书写风格相同。73EJT37:763简为隶书体,字形扁平,笔画讲究蚕头雁尾。73EJT37:772简已略带楷书风格。73EJT37:1573简字形较模糊,但从截取的部分清晰文字看,似为隶草,字形依然扁平,笔画较为草率。根据《金关简》及西北其他有纪年的简牍的书体状况来看,成熟隶书(也就是“今隶”)大约在汉武帝晚期形成,这三枚简的书体风格为隶书、隶草,其书写时代至少应在汉武帝晚期之后,而其记录的纪年在西汉早期,故为后世追述往事的追述简,其纪年为追述纪年。追述性纪年在简牍断代的上下年限中一般不作为参考。
四 结 语
总之,《金关简》中原有纪年简246枚,可推考出纪年的简44枚。原有纪年简中最早的纪年为元凤二年(73EJF1:31),最晚的纪年为建武三年(73EJF1:25)。基本分布情况如附表。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本卷可知纪年的简牍以汉宣帝时期最多,其次是汉哀帝和汉成帝时期,汉元帝和新莽时期的纪年简也较为丰富。整体而言,本卷简牍可知的纪年简依然集中在西汉中晚期和新莽时期,这与前三卷纪年简的分布范围一致,将《金关简》的纪年范围断定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初期这样一个范畴,大致是可信的,而具体纪年的上下限尚不可确知。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还有绝大部分简牍的纪年无从考证,我们只能根据简牍已有的记载尽可能多地推测考证简牍的大致纪年,以有助于简牍的分期断代。
参考文献:
[1]黄艳萍.《肩水金关汉简(壹)》纪年简校考[J].敦煌研究,2014(2):116-117.
[2]黄艳萍.《肩水金关汉简(贰)》纪年简校考[J].简帛研究二○一三,2014:189.
[3]陈垣.二十史朔闰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饶尚宽.春秋战国秦汉朔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徐锡祺.西周(共和)至西汉历谱[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甘肃省简牍保护中心,等.肩水金关汉简(肆)[M].上海:中西书局,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