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如何应对双积分政策
2018-01-20黄天鸿
黄天鸿
日前工信部对去年9月公布的“双积分”政策进行了微调,并明确将对车企进行双积分并行管理,评价体系将向低能耗、高效率的乘用车型倾斜。
在电池密度没有革命性增加的情况下,原来的《办法》相当于单纯引导上“大电池”。没有考虑电池效率、充电损耗和电池回收方面的负面因素。而现行公布的新《办法》,则根据车重引入耗电量指标,单位能耗更低的,积分倍数越高。《办法》去掉了“暂行”二字,虽然还有“征求意见稿”字样,但这仍意味着将按照目前政策实施。
和去年一样的是,如果传统汽车厂家只生产大排量的SUV、皮卡和MPV,不生产纯电动车,就算销量原地踏步,其积累的负分也将从2018年开始逐年增加(因为指标年年抬高)。厂家付出的“买分”资金将越来越多,届时将不堪重负。甚至,很多人怀疑,用于抵扣传统动力车的新能源积分将奇货可居,甚至有价无市。这样一来,像长城、长安这样新能源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的厂家,将背负成本和市场指向的双重压力。
假设完全不生產新能源车,只有传统动力产品的厂家,是否在双积分政策下没活路了?当然不是,传统动力车和新能源车的积分是分别计算的。工信部不打算从肉体上消灭传统车企,否则就没有“双”积分一说了。
如果潜力挖掘殆尽怎么办?只能考虑上马HEV混合动力。不插电混动技术早已成熟,传统燃油车跨越到HEV相对容易。《办法》中,对续航超过50公里(只凭借电池)的HEV统统给了2分,如果生产了足够数量的HEV“背分”,乃至全系提供混动车型,靠大量HEV积累的正积分,应该能够抵扣传统燃油车的负分,起码大大降低买分压力。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除了传统车厂家生产新能源产品,单独的新能源牌照已经发到14张,这些厂家除了北汽、江淮,大多数厂家的预期产能还未释放,因此,现在是挥舞支票簿冲上去收购的好时机。
在后者羽翼未丰的时候实现联合,即用好用活关联企业可以互相转让分数的规则。这些新能源牌照企业大多数已经投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传统车企不求完全控股,只要得到少量股份,实现联合就好,起码买分的时候不会被宰。买企业固然要花钱,总比明年起年年被罚强得多。
应该说,这些都是临时抱佛脚的“术”。政策引导方向是投资新能源,后者才是大道所在。只有顺应政策,才能从根本上适应市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