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8-01-20谭晓严
谭晓严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
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缺乏经验,往往对自然分娩抱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强烈疼痛刺激会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给分娩的顺利进行和母婴安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随着临床无痛分娩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越来越受到产妇的亲赖,能够显著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使产妇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促进分娩的进行[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无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产妇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7±4.5)岁,孕周37~41周;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9.3±4.8)岁,孕周37~40周;所有产妇均符合自然分娩要求,为单胎头位,无妊娠相关合并症、麻醉药物过敏及心血管疾病;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分娩全程无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罗哌卡因+芬太尼,0.238%(1支)罗哌卡因首剂量:1支罗哌+4 mL 0.9%(Nacl)→推8~10 mL维持:PCA 5~7ml/次,配成0.15~0.20%罗哌效果好;用药过程中密切监视孕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胎心[2]。
1.3 镇痛效果判定标准
优:产妇分娩时无明显疼痛,心态平稳,能保持安静状态;良:产妇分娩时疼痛明显缓解,有轻微胀痛,能基本保持安静状态;中:产妇分娩时疼痛有所缓解,产妇有所烦躁;差:产妇分娩时疼痛明显,烦躁不安[3]。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
1.5 统计学FF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s)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ml)新生儿Apgar评分(分)观察组303(10.00)*189.6±20.4#9.8±0.3#对照组306(20.00)191.4±21.69.8±0.4
3 讨 论
自然分娩时的疼痛主要来自于宫颈和子宫下段扩张、子宫收缩和新生儿对盆腔组织的压迫,当盆底组织发生撕裂时疼痛最为剧烈,这时是很多产妇无法忍受的时刻,也是临床转剖宫产最多的时刻。剧烈的疼痛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抑制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节律性,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为了降低因无法忍受疼痛而转剖宫产率,也为了增强产妇分娩时的舒适性,加快分娩进程,临床无痛分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无痛分娩在初产妇中的使用效果确切,镇痛效果理想,能稳定产妇心理状态,减轻产妇因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改善胎盘血流,缩短产程,促进胎儿分娩,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确切,对母婴结局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减少剖宫产率,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后泌乳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李彩虹,亢琴仙,陈亚莉.无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9)∶107-108.
[2] 苏 勇.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6,11(3)∶421-422.
[3] 曾慧琳,詹伦娟.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