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
2018-01-20周玉敏
周玉敏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15400)
七氟烷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具有挥发性较低、吸收与清除迅速、减少呼吸道刺激等优点,对小儿全麻诱导以及维持中有显著的价值[1]。与传统的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给予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和催眠镇静药物相比,七氟烷麻醉在诱导期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肌松药用量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而对于学龄期的儿童,七氟烷麻醉会较高几率出现苏醒期躁动[2]。笔者医院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常规手术麻醉患儿70例进行研究,对患儿手术期间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观察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和清醒时间,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常规手术麻醉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对患儿进行吸入麻醉,其中男患儿17例,女患儿18例,年龄在2~8岁,平均年龄为(3.71±2.42)岁;实验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进行麻醉,其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5例,年龄在3~7岁,平均年龄为(3.36±2.11)岁。所选病例均实施全麻下的鼓室成型术,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麻醉前均禁食、禁水6 h,麻醉前30 min对患儿注射阿托品0.01 mg/kg;进手术室前,对患儿留置静脉套管针备用;进手术室后,给予地塞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1021193)0.3 mg/kg,混入4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
1.2.1 七氟烷麻醉
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准备麻醉面罩和麻醉药蒸发器,扣于患者的口鼻部位,之后加入七氟烷,并调节麻醉诱导的吸入浓度为8%,进行麻醉维持的浓度时为3%。做好以上工作后对患儿行气管插管,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麻醉深度。
1.2.2 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
实验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分别使用1~2 mg/kg氯胺酮和1~2 m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之后采用2%~3%七氟烷行诱导吸入,控制氧流量在2 L/min,并观察患儿麻醉深度对吸入剂量进行调节。术毕后,调制6 L/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并对麻醉清醒时间及躁动时间>15 min的患儿进行调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
实验组躁动发生7例,平均躁动评分为(1.58±0.3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躁动发生为18例,平均躁动评分为(2.67±0.41)分。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发生率及躁动评分
2.2 患儿清醒时间及躁动时间>15 min的病例数
实验组麻醉清醒时间为(20.91±5.12)min,高于对照组(15.81±4.81)min;实验组躁动时间>15min的例数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清醒时间及躁动时间>15min的病例数
3 结 论
七氟烷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吸入麻醉药,因在实施患儿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中有显著的优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也是小儿麻醉的理想用药[3]。但是在使用后,患儿出现不同称帝的哭喊或者乱抓乱闹等现象发生。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选取合适的麻醉剂量和药物尽量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经过专家研究发现,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能够明显的改善患儿躁动期情况,减少患儿全身麻醉后躁动的发生率和缩短躁动时间。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宁 丽,杜健儿.不同药物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6,(3)∶327-329.
[2] 黄 刚.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3,(12)∶2270-2271.
[3] 朱民强,顾建锋,李永庆.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5,(3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