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效果分析
2018-01-20富秀英
富秀英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胸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肺癌目前已经是我国癌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难早期诊断,因此发现时都为肺癌晚期,这就导致肺癌的病死率非常高。一般肺癌患者到了晚期病情比较严重,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部分患者会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产生绝望以及抑郁等心理特征,患者会对治疗不配合,因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加快死亡,临终关怀作为临床护理新方式,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给予舒适的环境来帮助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资料库中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曾诊治的2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平均年龄为(57.3±2.62)岁;B组1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6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为(56.2±2.41)岁;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B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最佳支持治疗,包含放化疗;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全部患者均在接受护理前2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在患者接受上述护理方法3个月后,比较A、B两组的死亡人数和抢救人数。
1.3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10例患者中,死亡病例为0,病死率为0%,抢救2例,抢救率为20%,其他为8例;B组10例患者中,死亡病例为2,病死率为20%,抢救5例,抢救率为50%,其他为3例;从数据上可以看出A组与B组相比,无论是在死亡人数、抢救人数还是其余人数上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从以前的少见病行列一跃而成为常见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80%的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究其原因是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发现较为困难。特别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咳嗽、吐痰与感冒、支气管炎等症状相似,临床上把肺癌误诊为肺炎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连续咳嗽、吐痰,经药物治疗几天不见好转甚而加重,应警惕肺癌的可能,需做进一步检查。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发病率占第2位,病死率占第2位。以上资料中,A组1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B组1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6例,女性患者4例,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临终关怀是面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料,其中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也得以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与增强[1],使患者可以在临终时无痛苦、安宁且舒适的走完人生最后旅程;临终关怀不追求无意义的治疗,但是要求医务人员能够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控制。在临终阶段,除了解除晚期癌症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还应注意患者对恐惧死亡的心理状态。做到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当进入濒死阶段时,患者会表现出恐慌、烦躁、愤怒等,当患者深知死亡不可避免时,并且随时可能发生,选择平静的面对死亡,这时患者进入了接受阶段。大多数医护人员要做的就是帮助患者从濒死阶段进入接受阶段[2]。临终关怀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关怀,还包括对患者的道业进行关怀,即通过宗教方面给患者建立新的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通往极乐世界等。通过以上20例肺癌患者,B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最佳支持治疗,包含放化疗;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3个月后,A组10例患者中,病死率为0%,抢救率为20%;B组10例患者中,病死率为20%,抢救率为50%;由此可以看出,对晚期肿瘤患者给予临终关怀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抢救率,而且,临终关怀的发挥的心理作用大于普通的治疗方法[3]。临终关怀并不是一种治疗方法,追求的也不是增加患者痛苦。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维护了患者最后的尊严,体现了高尚的社会道德。同时临终关怀也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出了较高要求综上所述,对晚期肿瘤患者实行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同时也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