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市苜蓿产业的发展建议

2018-01-20李发杰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苜蓿草庆阳市种草

文│李发杰(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省庆阳市把肉羊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苜蓿产业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羊产业发展的高度。为了指导和促进全市苜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调查了全市苜蓿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庆阳市是草业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草畜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以苜蓿为主的人工种草面积大幅增加。目前,全市紫花苜蓿留存面积28.29万公顷,其中,环县、镇原、华池的紫花苜蓿面积较大,分别是11.55万公顷、4.87万公顷、4.6万公顷,并逐步向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生产发展。全市建千亩苜蓿示范田82处、万亩乡镇56个,由天然草原、坡地、撂荒地种草向退耕地、推整梯田、塬区农地种草转变;由种植乡土种——陇东紫花苜蓿向引进优质品种转变。全市共引进苜蓿品种83个,选育推广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甘农1号、甘农3号、德福、三得利、阿尔冈金、金皇后等20多个,推广种植1.67万公顷。全市拥有牧草播种机65台、收割机32台、打捆机16台,牧草机械作业面积达到1.53万公顷。全市年生产苜蓿干草200多万吨,蛋白质含量16%左右,以青饲和晒制干草为主,深加工量少;生产陇东紫花苜蓿草种200吨,主要销往内蒙古、西藏、新疆、陕西等地,实现经济效益达600万元。

近年来,在国家草原补奖政策、退牧还草工程、“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年争取各类资金投入达1.8亿元,支持创建规模经营商品草企业5家以及华池、庆城、镇原等县的一些小型商品草企业或种草合作社,以收购农户种植的苜蓿为主,年加工苜蓿草捆、草粉、草颗粒等商品草50万吨以上。苜蓿种植的生产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带动全市苜蓿产业实现经济效益达2.4亿元,是庆阳市精准扶贫的富民产业。

二、问题分析

1.意识观念滞后。一方面,由于受“重粮轻草”传统思想的束缚,人们对种草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个别农户没有把种草与种粮放在同等位置;另一方面,草畜产业发展中草产业开发相对滞后,草产业依然作为畜牧业的附属产业,发展缓慢,只停留在种草养畜的初级层面上。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2010年以来,庆阳市兴建了10多家草业龙头企业,但截至目前只有5家尚在运营。企业规模小,设备不足,实力不强,加工能力差,产品单一、档次低,销路不畅,效益差,与农民利益联结松散,对农户种草的积极性带动不强,严重影响了草产业发展后劲。

3.牧草种植与利用技术培训不到位。大部分农牧民对牧草种植和收割利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把握不够,对播种时间、最佳收割期等把握不准,影响了出苗和品质。收割后又不能很好地加工贮存,损失了营养。

三、建议

1.充分发挥苜蓿草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草产业的发展升级。加快培育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牧草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牧草主产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及时合理地收购牧草,解决农民收割、贮存牧草难等问题,保护农民种草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2.加强技术支撑,提高苜蓿产业的发展水平。一是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协调组合科研力量,加快研究开发新技术,解决牧草验收、收割等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强化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民在牧草利用和饲喂收割技术方面的培训,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大力推广机械收割技术,提高苜蓿草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带动,制造小型灵巧收割机,以适应山区作业。建立坡台地牧草尤其是苜蓿机械化适时收割示范区,切实解决庆阳市山区苜蓿因不能适时收割而造成的营养损失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使苜蓿草真正成为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致富草”。

4.加快优质苜蓿种子繁育体系建设。建立良种基地,形成“育种—制种—供种”的完整技术体系,以加快良种牧草的推广和利用。

猜你喜欢

苜蓿草庆阳市种草
中秋节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节日“种草”
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的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花语
作品赏析(2)
美容须防被“种草”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