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要点探讨

2018-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护理人员

袁 媛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这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就目前而言,临床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发病原因。药物控制和康复护理依然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整体治疗效果依然和预期值有差距[1]。无陪护护理是临床新推广使用的一种建立在全程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基础上的护理模式,其是指住院期间,家属无需对患者进行特殊照料,所有护理工作均交给护理人员即可。其可保留和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还能帮助其增强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予以研究,现对护理效果作以下评定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予以研究,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68.3±4.2)岁;病程8~25年,平均病程(11.5±2.6)岁。住院时间1~2年,平均(1.6±0.3)岁。

1.2 方法

1.2.1 生活指导: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老年患者占多数,随着年龄不断升高,患者的机体处于不断衰退的状态,且自理能力比较有限,日常生活中需要在亲人或朋友的协助下进行相应的活动,因此,无陪护护理的重点就在于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生活需求给予高度重视,帮助其完成吃饭、喝水、更衣、洗漱等基本生活,嘱其保持良好睡眠,根据科室情况对护理岗位进行合理设定,全面指导和加强生活中的细节护理。

1.2.2 安全护理管理:无陪护护理最基本也是醉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安全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第一,医院方面必须具备和提供硬件支持,其是安全管理的保障和基础,医院可通过安装监控等方式,对病情危重者实施重点监察。第二,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强化,定期培训指导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以防患者出现不良事件。

1.2.3 用药护理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服用精神药物控制病情,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病症,治疗时会涉及到多种药物,各种药物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作用,进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再加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不佳,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较强,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不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严重,基于此,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用药时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指导,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选择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抗精神药物。患者服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4 强化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可能会扰乱或危害社会治安,强制性入院者较多。有关实验发现[4],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探视需求都没有实现。所以,实施无陪护护理时必须重点予以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家属、朋友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从小事情上、从细节方面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理解和尊重患者,帮助其找到生活的动力和乐趣,使其明白自身存在是有价值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学会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为其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兴趣爱好、体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使其住院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缓解其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负性情绪。

1.2.5 做好预见性护理干预:随着精神分裂症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体质、抗病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老年患者精神衰退或痴呆等又会加重病情,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或者生活无法完全自理,长期卧床、饮食不佳、冷暖感知能力下降等会导致各类感染出现。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防范意识,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性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护理前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常见风险事件包括冲动、外出、自伤、攻击、坠床、噎食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21.0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用(%)进行描述,并行χ2检验,将P<0.05看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

2 结 果

护理前,62例患者中共出现5例冲动、4例噎食、坠床、自伤各2例,外出5例,攻击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9%;护理后,62例患者中仅出现3例冲动,外出1例,坠床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7%。经统计比较,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发病,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各种不固定的、复杂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出现。对症药物治疗固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必须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5]。无陪护护理的主要护理要点包括预见性护理、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和用药指导、安全管理等,将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可有效预防各类安全时间,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并使其日常生活更加丰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6-7]。

在本组研究中,62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这说明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可有效防止风险事件,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普及推广。

[1] 魏玲玲,高群,尤传伟,等.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0):234-234.

[2] 苏敏芝,郑婵燕,崔文艳,等.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陪护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4):84-87.

[3] 蒋丽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应用无陪护的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27-228.

[4] 聂国茹.63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陪护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8):114-115.

[5] 张银霞.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3(21):307-308.

[6] 李磊,马英,刘定群,等.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28):366-367.

[7] 尹竹芳,钟丽珊,梁金娇,等.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8):132-13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