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20于向红
于向红
(凌源市中心医院循环二病区,辽宁 凌源 1225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具有起病较急、病死率高和预后较差等特点,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发病之后的12 h内应用PCI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常用的血管舒张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对于患者的病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作用,但是检测方法相对复杂,尤其是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可能不明显变化。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属于心肌标志物的一种,在心肌细胞中广泛的分布,对于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研究发现,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较大的联系。本文通过对68例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分析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部位相关血管完全或者次完全闭塞;患者均在发病后12 h内接受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残余狭窄率在20%以下。排除持续性的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束支传导阻滞、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起搏心律的患者,排除既往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的患者等。6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小的为37岁、最大的为79岁,平均为(48.69±7.84)岁。
1.2 方法:68例患者在确诊之后立刻接受综合治疗,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常规溶栓治疗,在12 h内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的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68例患者均接受扰动穿刺,随后经动脉鞘管注入50 U/kg肝素进行治疗,在置入支架之前追加肝素,采取标准方法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手术结束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每12 h给予5000 U药物,连续用药1周;同时给予患者100 mg阿司匹林口服,每天1次;给予75 mg氯吡格雷口服,每天1次,持续性用药至少1年。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常规选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1.3 评价指标:患者入院之后立刻接受心电图检查,了解ST段抬高的范围,了解梗死的部位。入院之后进一步对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水平进行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于手术治疗前5 min、发病之后24 h抽取5 mL静脉血液送检,使用专用的试剂盒以及医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评价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反复发作、脑卒中、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反复住院[2]。
1.4 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通过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6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7例、非心力衰竭反复住院的患者5例、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别为(100.53±32.53)ng/mL和(43.67±21.74)ng/mL,对比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但是均高于正常上限5ng/mL。
2.2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将16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分为甲组,另外42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发现甲组患者手术治疗前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为(165.36±41.57)ng/mL、乙组患者为(73.46±13.25)ng/mL;手术治疗后甲组为(57.97±11.68)ng/mL、乙组患者为(37.19±10.86)ng/mL,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r值为0.983,P<0.05),入PCI治疗术前、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联系,术前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105.24 ng/mL的3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预后的有12例,而低于这一水平的33例患者中仅有4例,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32.257 ng/mL的41例患者中发生不良预后的有13例,而低于这一水平的27例患者中仅有3例,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心肌缺血以及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可能导致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产生剧烈的下降[3]。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了解心功能指标对于评估患者预后、积极预防心血管时间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采取常规的心脏功能或指标检查的过程较为复杂,耗费的时间也较长,且结果具有滞后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4]。心脏标志物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常用的标志物有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等,但是这类指标对于发病6 h的患者诊断率较低,对于病情的评估价值也非常有限。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最近逐渐开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其检测方法较为简单、耗时相对较短,患者发病后3 h内就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5],对于病情监测具有很高的价值。本院对收治的68例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发现,随访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16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为(165.36±41.57)ng/mL、(57.97±11.68)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其余患者的(73.46±13.25)ng/mL与(37.19±10.86)ng/mL;回归性分析也发现手术前后的高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作为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1] 来炳岩.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位移的超声评估及其与左心功能、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9):2353-2356.
[2] 涂芊茜,赵宁,徐淼,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37-5038.
[3] 徐伟.老年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替普酶溶栓后窦房结功能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45-4747.
[4] 刘桂华,王静,吕俊,等.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9):99-102.
[5] 许名东,杨溶海,梁建光,等.联合检测血清S100A/B、H-FABP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3):2217-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