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分析

2018-01-20杨丽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原体传染病人群

杨丽梅

(辽宁凌海市中医院,辽宁 凌海 121200)

传染病是指因病毒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诱发的具有流行性以及传染性的一类疾病,该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正常人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利用合理的措施来有效预防与控制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已经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1]。现对其收治的112例研究目标临床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效果进行以下过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对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12例研究对象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目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依据研究对象入院就诊的时间分为两组,实验组(n=56)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为(45.36±4.27)岁;参照组(n=56)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为(44.69±4.28)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数据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数据对比。

1.2 方法:将正常人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流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的正常人作为实验组,主要包括以下预防控制措施,第一,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传染源,对易感染人群进行预防。对于已经感染传染病的人群需要做到以下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于疑似出现传染病的人群需要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级管理,给予疑似患者对症治疗;对于已经携带病原的人群需要切实做好登记工作,定期对携带者进行随访,充分了解携带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消毒与检疫干预接触过病原体的人群,尽可能消灭病菌。依据不同方式预防与控制不同类型传染病,对于呼吸道类传染病需要提升消毒处理空气的力度;对于肠道类传染病需要提高清洁消毒处理居住环境的力度。在传染病高发时期需要限制人流量,封闭处理病原体污染源,确保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第二,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长效控制机制是预防以及控制流行传染病的关键因素,可以为以后进一步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提供支持与保障,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构建健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体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系统,同时制定有效、合理的救治机制,最终形成有效的急救计划,此外,也需要逐渐完善与健全卫生检疫系统,确保可以在传染病高发期有效控制疫情。第三,注重全民参与。临床研究中依据流行传染病的实际特点来逐渐提升全民预防与宣传的力度,实行三级保健网,同时配合一些有效的综合防御措施,此外,还应该予以易感染人群适当的健康教育,培养居民的良好卫生习惯、日常行为以及切断传播途径与传播源。临床研究中需要中断监视易感染人群,利用接种疫苗的方式来控制传染病发病的概率,另外,在控制过程中也需要有效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视频监督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发生与传播流行传染病的目的。定期检测常见流行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病原体特征、居民免疫水平、宿主分布、发病情况、宿主种类等。提高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于可以全面预防与控制流行传染病。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研究目标中发生乙肝、结核等传染病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进行研究的112例研究对象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传染病总发病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P<0.05时,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参照组研究对象中出现7例乙肝患者,2例结核患者,6例其他传染病患者,总发病率26.78%(15/56),实验组研究对象中出现2例乙肝患者,1例结核患者,3例其他传染病患者,总发病率10.71%(6/56),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χ2=4.7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传染病是因多种病原体引发的可以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大部分病原体都是微生物,还有一些病原体是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也被叫做寄生虫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有些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并且需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所以,发展传染病疫情之后应该按规定时间以及实际情况汇报给当地防疫部门,属于法定传染病。现今国内的法定传染病包括有甲、乙、丙3类总共39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流行传染病发病概率呈显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病原体变异、滥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耐药性等是引发传染病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中开始形成诸多全新的病原体,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因此为了有效改善人们日常生存质量,提升人们身体健康水平,未来研究中预防与控制流行传染病是十分重要的[2]。

临床预防与控制流行传染病的过程中主要从切断传播途径与传播源、健全完善控制机制、全民参与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来全面贯彻与落实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对人群的进一步传播与感染,依据控制易感人群、接种育苗等干预措施来达到预防与控制流行传染病的目的,健全预防与控制流行疾病的机制,以便于可以全面监控流行传染病,利用提高全民参与、扩大健康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居民群众预防传染病的意识[3]。合理、科学的流行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流行传染病的概率,如乙型肝炎、结核等,所以,广大研究人员应该对各方面力量进行综合,积极开展预防以及控制流行传染病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障居民群众健康,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效果[4]。

临床研究中发现,实验组人群在经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后发病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依据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传染病的概率,提升人们日常生存质量。

综上,开展积极有效的乙型肝炎、结核等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以及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控制与降低发生流行性传染病的概率,显著提升已经发生流行性传染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研究中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5]。

[1] 黄云华,宋志欣.浅析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30):239.

[2] 刘建舫.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892.

[3] 肖人鸿.常见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J].医学信息,2015,28(27):300.

[4] 王宁宁.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的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4):9.

[5] 司莉玲.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69-270.

猜你喜欢

病原体传染病人群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