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路径

2018-01-20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眼科学中华医学会脉络膜

1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ICD-9-CM-3:14.4(环扎加压术;环扎术;巩膜外加压术)。

2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以及《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症状:视力突然下降伴视物遮挡。

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脱离的视网膜及视网膜裂孔。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指征: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不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4 标准住院日

9~14 d。

5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ICD-10: H33.001)。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入院1~3 d。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心电图,胸部X线片;眼部B超。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等检查。

7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局部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 d。

8 手术

手术:入院4~5 d。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可行局部麻醉联合神经安定镇痛。

手术内固定物:硅胶或硅海绵。

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派卡因或布比卡因。

术中用耗品:巩膜缝线,冷凝用气,消毒气体等。

9 术后

住院恢复:入院5~14 d。

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压、结膜伤口、眼前节、视网膜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检查项目。

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术前及术后预防用药≤24 h。抗菌药物滴眼液;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散瞳剂。

10 出院标准。

眼压正常范围;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伤口愈合好。

11 变异及原因分析

术前评估为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巨大裂孔、多发裂孔、后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存在玻璃体牵引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手术;出现眼部(如结膜炎)或全身感染(感冒等)者,不进入路径。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或同时合并黄斑裂孔者不进入路径。

复发性、牵拉性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不进入路径。

伴严重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脱离、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脉络膜脱离等眼部异常,不进入路径。

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脉络膜驱逐性出血,巩膜穿孔,严重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转入相应路径。

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猜你喜欢

眼科学中华医学会脉络膜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第三届全国毛发学术会议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中华医学会2017年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