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休会
2018-01-20张冬薇李姣姣
张冬薇 李姣姣
(沈阳中心血站,辽宁 沈阳 110044)
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在《献血法》的规范下,无偿献血有序开展,临床用血得到了有效保障。在无偿献血标准范围内,可有效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健康,但是部分献血者可能出现短暂性不良反应,称之为献血不良反应,对正常采血工作影响较大,需尽量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的38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并总结了相关护理体会,旨在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的38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献血者均自愿无偿献血,且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献血前无异常表现,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情况。38例献血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2.14±13.14)岁,其中献全血者21例,单采血小板17例。
1.2 方法:收集献血不良反应者各方面资料,总结其相关资料,并与献血者交流、沟通了解其近期饮食、生活作息、疾病、用药等情况,综合分析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分类统计各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占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8例患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发现:心理因素(36.84%,14/38)和身体因素(39.47%,15/38)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环境因素(10.53%,4/38)、操作因素(7.89%,3/38)和其他因素(5.26%,2/3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无偿献血不良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但是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等为主要原因[2]。本次研究综合分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也发现,心理因素(36.84%)和身体因素(39.47%)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环境因素(10.53%)、操作因素(7.89%)和其他因素(5.26),差异显著P<0.05,可知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较容易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同时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为献血者制定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献血过程中护理措施对于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影响较大,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保证献血者安全性,为此本次研究结合调查结果,总结无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应对策略如下。
3.1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献血环境对于献血者的心情、生理活动影响较大,应尽量使献血者感觉舒适、放松,避免引发献血者的情绪紧张或身体不适。尽量避免出现空气不流通、室温过高/低、等候时间长等情况。首先,应保证环境干净、整洁,光线明亮但不过分刺眼,根据季节合理调节温湿度,以体感舒适为宜;其次,合理分配空间、桌椅摆放有序,避免献血者拥挤在一起,给予献血者安静等待和休息的区域;最后,摆放绿植等增加环境生气,并播放轻音乐改善献血者情绪,但应注意音乐声音要低,避免引起献血者烦躁。
3.2 仔细核对献血者身体因素:空腹、饥饿、睡眠不足、疲劳等身体因素极容易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因而在献血前必须仔细排除是否存在相关因素,展开完善的征询工作,对于存在明显诱因者,应劝导其下次调整身体状态后再来献血,避免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意外。此外,应注意观察献血者血管情况,对于血管过细者,应更换另一侧肢体或放弃,避免发生采血不畅或者采血时间过长等现象,增加不良反应风险[3]。仔细询问献血者是否已经进食,准备饼干、面部、牛奶等食品,让献血者在采血前食用,严禁空腹献血。
3.3 强化献血前健康教育干预:多数献血者不了解献血相关生理卫生知识,甚至部分人存在者误区,因而必须在献血前积极实施健康教育,促进献血者尽快正确认识无偿献血,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缓解不良心理,学会配合医护人员的方法。应告知献血者,献血前应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劳累、清淡饮食、充足睡眠,同时应重点说明无偿献血的安全性,使献血者了解人体在失血后的补偿作用,消除献血者的错误认识。此外,应积极鼓励和表扬献血者,使献血者树立起自豪感,进而积极配合后续工作。
3.4 个体化心理干预:献血者是经献血体检严格筛选并符合条件的健康人,身体素质较好,但是心理问题也可能影响献血者生理活动,进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心理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较为常见,而每个献血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复杂多样,其中紧张、焦虑、恐惧 、晕针、晕血等原因较为常见,需根据献血者个体心理状态采取不同心理干预措施[4]。部分献血者存在晕针、晕血等情况,这类献血者应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表扬其可贵、勇敢的精神,再引导献血者克服心理恐惧;若经过干预后,献血者仍不能克服晕针、晕血等情况,不必强求,可适当遮盖献血者双眼或遮盖穿刺位置,避开进针视线,减轻献血者的不适感[5]。
3.5 提高采血者操作技术:采血前,自行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疼痛敏感者,可适当转移献血者注意力,减少疼痛的刺激。穿刺后,先采血留样,再指导献血者握住胶棒,便于加压采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椅子,采用软垫等物品垫靠,使献血者体感舒适。发现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情绪紧张/焦虑、出汗量增多、心跳及呼吸加速、恶心呕吐、眩晕/困倦、胸闷、血压突然下降、意识不清晰、心律不齐、痉挛、晕厥、心悸、惊厥等不良反应情况,应立即停止采血,并积极处理[6]。采血期间,尽量与献血者保持沟通交流,消除其紧张感,同时便于观察其情绪变化。拔针前,应指导献血者学会按压针眼的方法,告知其必须按压10 min以上,避免血肿形成[7]。
3.6 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护理:献血中出现恶心呕吐者,应立即停止采血,嘱献血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呕吐物流出,指导其做深呼吸及主动下咽动作,症状缓解后,可让献血者起身漱口,并适当饮水。对于献血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大量出汗、眩晕,甚至意识模糊、昏厥及惊厥的献血者,应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调整献血者为平躺体位(垫高双脚,增加回心血量),清理呼吸道,保证空气流通,必要时吸氧,松开献血者衣领及腰带,使其保持呼吸通畅,按压人中穴、合谷穴促醒。若献血者血压下降,应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 mL补充血容量,并密切监测献血者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较多,但心理因素和献血者身体因素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制定相关护理对策,全面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进展,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