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原地区牦牛包虫病防控措施
2018-01-20张亚男
张亚男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畜牧站 855700)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或草食动物后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常寄生在动物的肝脏和肺脏组织中,随着病情发展会造成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引发死亡。
1 包虫病的特点
包虫病发生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首先细粒棘球绦虫身体构造较为简单,孕节数量多、体积大,内含大量虫卵且生长迅速,一但到达中间宿主体内后便在短期内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宿主范围较为普遍,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其次细粒棘球绦虫自身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机制,可快速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抗体,因此,常规化学药物达不到较好的杀虫作用。上述两个特点提高了牦牛包虫病临床防控的难度,必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缓解和控制疾病带来的危害。
2 包虫病的治疗
昌都地区牦牛感染包虫病后产生十分巨大的危害,现阶段已经有一套治疗包虫病的措施,首先要对没有患病征兆的牦牛在春秋两季集中防疫的同时进行定期驱虫;如果牦牛出现包虫病症状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诊断,将患病牛和健康牦牛分离开来,一般情况下可使用20mg/kg的阿苯达唑或使用30mg/kg吡喹酮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1周,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3 包虫病防控
有效防控高原地区牦牛包虫病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宣传力度
有效提高牧区牧民的个人卫生和安全意识是有效防制牦牛包虫病的关键,可通过发放传单、组织养殖知识培训班、包虫病防治知识竞赛等多项举措让广大农牧民意识到防治牦牛包虫病工作的重要性,增加防治意识。
3.2 严格检疫监督
控制包虫病的关键是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兽医主管部门和执法机关要严格规范检疫制度,对存在漏洞的检疫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对病死牦牛尸体、养殖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防止疫病传播;此外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辖区内牦牛养殖的圈舍、草场、水源等进行检查,确保养殖安全透明。
3.3 定期驱虫
控制牧场周边的家犬、野犬数量,对其定期使用5mg/kg吡喹酮或15mg/kg阿苯达唑进行定期驱虫,对收集犬粪便、污染的垫草等进行集中堆积深埋或焚烧处理,彻底杀灭虫卵,遏制病原菌的扩散。
3.4 清洁卫生
在牦牛舍饲过程中要做到定期清扫圈舍卫生,清洗牦牛体表保持清洁,保证圈舍干净和通风,其次对饮用的水源也要清洁干净,避免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污染;其次要注意养殖人员自身安全防护,避免被感染;放牧牦牛要尽量选择干净、优质的牧草,注意清洁草场周边的犬粪便。
3.5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高原地区的牦牛多以放牧为主,加大饲养管理难度,因此要组织畜牧兽医专家制定适合本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养殖技术规范,加快生态养殖场区的建设,大力推广现代养殖和兽医保健新知识,全方位推进健康养殖的意识。
4 小结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伊维菌素等药物可有效降低细粒棘球绦虫驱虫感染率,但对于高原地区来说,狼群、狐狸等终末宿主驱虫措施很难落到实处,极大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甚至威胁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终末宿主食用了被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内脏,因此,在防控过程中有效的避免这个环节,家犬忌食生的动物内脏,并对其进行定期驱虫,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集中销毁,可有效避免病原菌扩散和蔓延。而在动物屠宰过程中,一但发现包囊要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弄破囊壁,避免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
高原包虫病防治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做好牦牛包虫病的防控,主要从加强宣传力度、严格检疫监督、定期驱虫、注意清洁卫生和推广科学养殖技术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防治才能保证牦牛养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