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吸痰方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8-01-20马丽君
马丽君
(辽健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在临床多见,而吸痰作为本类患者的常见干预方面,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改善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关于吸痰方法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比较性研究多见[1],而近年来采用加温湿化的密闭式吸痰法进行吸痰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对于本类吸痰方法与常规开放式吸痰方法的细致效果比较不足。因此,本文中我们就不同吸痰方法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开放式吸痰组)40例和B组(密闭式吸痰组)40例。A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为(50.9±7.9)岁,气管切开时间为5.5~101.5 d,平均为(15.6±4.1)d,其中颅脑损伤患者30例,其他患者10例。B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为(51.1±7.5)岁,气管切开时间为6.0~103.0 d,平均为(16.1±4.0)d,其中颅脑损伤患者31例,其他患者9例。两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上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与B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进行常规开放式吸痰,以生理盐水滴入湿化处理,并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B组进行密闭式吸痰,以湿化器为中心进行吸氧管及湿化管的连接,并以“Y”型管连接人工气道、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密闭式吸痰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
1.3 评价标准:痰液黏度分为3级,其中Ⅰ度为米汤样痰液,易于排出;Ⅱ度为黏稠痰液;Ⅲ度为明显黏稠,且附着于管壁,不易于排出[2]。
1.4 统计学检验: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20.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分别以上述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中发生感染3例,气道损伤者2例,其他2例,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B组中发生感染1例,气道损伤者1例,其他0例,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比较:干预前A组的痰液黏度Ⅰ度者5例,占12.50%,Ⅱ度者18例,占45.00%,Ⅲ度者17例,占42.50%;B组的痰液黏度Ⅰ度者5例,占12.50%,Ⅱ度者17例,占42.50%,Ⅲ度者18例,占45.00%。干预后3dA组的痰液黏度Ⅰ度者10例,占25.00%,Ⅱ度者15例,占37.50%,Ⅲ度者15例,占37.50%;B组的痰液黏度Ⅰ度者21例,占52.50%,Ⅱ度者12例,占30.00%,Ⅲ度者7例,占17.5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痰液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的痰液黏度显著好于A组,主要为痰液黏度Ⅰ度者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干预点较多,其中吸痰是重点干预方面,其是与患者氧供等方面密切相关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吸痰的各类影响因素研究较多。而不同的吸痰方式不仅仅对于痰液的清除效果存在差异,且对患者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吸痰方式的探究意义较高。密闭式吸痰法是近年来临床中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吸痰法之一,对其的细致效果探究不足。本文中我们就常规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开放式吸痰,同时干预后的痰液黏度大大降低,说明其在吸痰中的作用显著,而这与密闭式吸痰法更为有效地降低了开放式吸痰过程中的气道湿度不足及病原菌接触概率较高等情况[3-6]。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密闭式吸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及改善吸痰情况,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