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鉴酿造高粱新品种赤杂113的选育
2018-01-20,,,,,
, , , , ,
(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31)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选育
不育系赤A 6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1995年以繁8 B为母本,以赤10 B为父本去雄杂交,经过南繁加代6个世代自交选择育成B 6,1998年以404 A为不育源以B 6为轮回亲本回交,1999—2003年期间经过南繁加代,7个世代的选育,于2003年BC7性状稳定,取名为赤A 6[1]。
恢复系8511是2005年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用7654与抗晋金杂交,冬季在海南三亚种植F1代,2006年在本单位试验地种植F2代,以后经过连续单株选择,2008年在赤峰F6性状稳定,定名为8511。
1.2 杂交种选育
赤杂113杂交种,2009年以赤A 6为母本,以8511为父本配制组合;2010—2012年参加品比试验,该杂交种表现产量高,抗病、抗倒伏。2013—2014年2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并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16年5月3日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品种鉴定。
2 产 量
2.1 品比试验
2010—2012年赤杂113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1 697.15 kg/hm2,较对照敖杂1号增产17.02%。
2.2 全国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
2013—2014年2年区试全国平均产量9 609 kg/hm2,居参试组合第4位,较敖杂1号(ck1)增产17.2%,较四杂25号(ck2)增产6.2%,较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3.1%。
2013年区试全国平均产量8 685 kg/hm2,居第7位,较敖杂1号(ck1)增产15.1%;较四杂25号(ck2)增产6.6%,较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2.0%。与2个对照相比,7个点全部增产;与平均值相比,6增1减。
2014年区试全国平均产量1 053.3 kg/hm2,居第5位,较敖杂1号(ck1)增产19.0%,较四杂25号(ck2)增产6.0%,较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2.5%。与ck1相比,9个点全部增产,与ck2相比,6增3减,与参试品种平均值相比,6增3减。
2.3 全国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
2015年全国平均产量9 063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较敖杂1号(ck1)增产17.4%,较四杂25号(ck2)增产6.3%,较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3.9%。与2个对照和参试品种平均值相比,8个试验点都增产。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
赤杂113生育期111 d,比对照敖杂1号晚3 d,比四杂25号早5 d。
3.2 主要农艺性状
赤杂113为酿造型粒用高粱杂交种,株高160.8 cm,中紧穗,纺锤形穗,穗长28.7 cm,穗粒重84.1 g,红壳红粒,千粒重29.4 g,育性96.2%,着壳率9.5%。倾斜率为0.9%,倒折率为0.15%,叶病轻,角质率低。幼苗绿色,芽鞘绿色。
3.3 品质性状
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结果:籽粒含粗淀粉74.12%、粗脂肪3.76%、粗蛋白7.50%、单宁1.84%、支链淀粉71.5%。
3.4 抗病性
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2年平均为0.05%,2年区试平均接种发病率0,为高抗。
3.5 适应性
在吉林中西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黑龙江第Ⅰ积温带上限适宜地区种植[1]。
4 栽培技术要点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耕翻,要求耕翻深度20 cm以上。播前耙地、拖平。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和除草。留苗12万~13.5万株/hm2。适时收获[1-2]。
5 制种技术要点
赤杂113杂交种制种时,同时间种植父本和母本,父母本行比为1∶5或1∶6。开花前去除老保株和杂株。母本留苗13.5万~15万株/hm2,父本留苗9.75万株/hm2[1-2]。
参考文献:
[1]成慧娟,王立新,葛占宇,等.国鉴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07的选育[J].种子,2016,35(12):102-103.
[2]卢庆善,孙毅.杂交高粱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4-490,4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