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20孟丽莉
孟丽莉
(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辽宁 海城 114200)
子宫腺肌瘤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且日益趋于年轻化,对女性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临床诊治增加了一定难度。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保证其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本次研究主要对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22~47岁,平均年龄(34.5±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区间23~48岁,平均年龄(35.5±8.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予以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硬膜外麻醉后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病灶部位逐层分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观察子宫腺肌瘤具体位置、体积大小以及形状,将肌层逐层切开后明确肌瘤位置,然后切除肌瘤并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处理。
1.2.2 实验组予以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气管插管全麻后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其脐部周围进行穿刺并为其建立人工气腹,然后根据患者子宫腺肌瘤位置、体积以及形状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确定切口大小,然后逐层分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并在患者宫体内注射缩宫素,成功剔除肌瘤后给予患者电凝止血,然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处理。
1.3 疗效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为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复发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27±13.53)min,住院时间为(4.42±1.18)d,术中出血量为(32.06±11.44)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6.64±22.86)min,住院时间为(8.53±2.37)d,术中出血量为(107.28±53.22)m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437、8.503、7.569,P<0.05。
2.2 复发率比较:实验组1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3.3%(1/30);对照组8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26.7%(8/3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405,P<0.05。
3 讨 论
子宫腺肌瘤严重危害到女性患者身体健康,对其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一般会出现月经过多以及痛经症状,主要发生于经产妇,且多数患者伴有合并子宫肌瘤现象。当前,子宫腺肌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妇科常见疾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手术切口难以快速愈合,还会对患者子宫造成损伤,局限性较大[2]。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①腹腔镜保守手术是临床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在腹腔内完成手术,所以具有一定封闭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最大程度上避免其他部位暴露引起的损伤,还可尽可能减少手术器械对其造成的损伤,对盆腔粘连有显著预防作用,还可有效保证患者舒适度[3]。②常规开腹手术虽具有一定手术效果,但开腹后患者较多部位会暴露在外,容易造成损伤引发感染,还会导致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甚至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所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至关重要。③应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还可保留女性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第1次月经来潮时其月经量过多以及痛经症状会完全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
综上所述,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进而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