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抢救及抗凝药物的护理体会
2018-01-20孙丽丽
孙丽丽
肺栓塞因为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含有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PTE)和空气栓塞等[1]。外科手术后, 患者因为缺少活动、长时间卧床、肢体严重损伤等, 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现象, 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 进而诱发肺栓塞,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本文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 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探究其干预效果。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外科手后急性肺栓塞患者, 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年龄最小 46 岁 , 最大 79 岁 , 平均年龄 (64.32±5.63)岁;其中4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 8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3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观察组男14例, 女11例;年龄最小45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4.01±5.11)岁;其中5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 7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 4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符合外科手术标准;③具有一定文字、语言接受能力;④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 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症;②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④无法全程参与本课题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含常规检查、抗凝、抗炎药物指导和生命体征检测等。观察组采取抢救及抗凝药物护理, 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3.1 紧急处理 患者出现肺栓塞后, 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马上予以12 L的储氧面罩, 并对其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 确保氧饱和度;严格按照医嘱对其进行检查, 予以降温、补液、抗凝、抗炎药物等,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痛、咯血、咳嗽、气促加重等症状。另外, 确保病房空气流通,制定合理饮食方案, 食用白菜、菠菜等, 确保大便畅通, 防止排便用力过猛, 避免再次栓塞。
1.3.2 抗凝治疗和护理 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q.12 h,对其生命体征密切监测, 3 d后口服华法林3 mg, 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保证其控制在2~3范围内。用药时保证送药至口部, 避免其出现漏服状况。在进行抗凝治疗过程中详细向患者讲述服用华法林的重要性和有关注意事项, 抽取患者静脉血后对其穿刺部位按压5 min左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智、引流液量、颜色、大小便颜色以及其他身体部位出血等状况密切观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分数为100分, 分值>80分为十分满意;分值60~80分为满意;分值<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均抢救成功,经普通治疗后康复出院;对照组中有14例患者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联合抗凝治疗抢救成功, 应用呼吸机时间在1周内, 平均时间为(3.26±2.63)d, 待病情平稳后送至普通病房;6例患者经普通抗凝治疗和氧疗, 康复出院, 5例患者抢救无效, 当场死亡。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十分满意13例,满意11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十分满意8例 , 满意 10例 , 不满意 7例 , 护理满意度为72.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起病突然、其病情发展迅速,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由于其多变、复杂, 容易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3]。外科手术后, 患者因为缺少活动、长时间卧床、肢体严重损伤、应用止血药物以及软组织严重损伤、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原发下肢应管性疾病等导致血液高凝, 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出现, 其为外科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一种,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4,5]。目前, 急性肺栓塞在心血管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 其住院率和死亡率达到30%左右[6]。为此, 有效预防急性肺栓塞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认识其特征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点。早期予以患者抗凝治疗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而及时抢救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提升预后效果[7-10]。
经过此次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均抢救成功, 经普通治疗后康复出院;对照组中有14例患者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联合抗凝治疗抢救成功, 应用呼吸机时间在1周内,平均时间为(3.26±2.63)d, 待病情平稳后送至普通病房;6例患者经普通抗凝治疗和氧疗, 康复出院, 5例患者抢救无效,当场死亡。观察组十分满意13例, 满意11例, 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十分满意8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7例, 护理满意度为72.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及时抢救和药物抗凝护理的成效明显优于普通护理, 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其应用前景良好。
综上所述, 对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针对性抢救及抗凝药物护理方式, 干预效果显著, 可改善预后, 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