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事件”舆情观察
2018-01-20黄沛
□ 文 黄沛
被视为餐饮界标杆乃至“业界良心”的海底捞,近日因食品卫生问题曝光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令海底捞的拥趸乃至普通网民震惊的是,服务和环境都堪称一流的海底捞,其后厨竟然如此不堪。不过,在最初的震惊过后,舆论场没有一边倒地谴责乃至“痛打落水狗”,而是在海底捞有效迅速的危机公关之后,很快走向了平息,海底捞的公共形象大体得到了维持。
一、海底捞被抓住“软肋”。
2017年8月25日,《法制晚报》发表了《记者历时4个月暗访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 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的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凤凰网、北青网、网易、新浪等十几家网站都相继转载发布了“海底捞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报道。
当天下午14∶46分,海底捞发布《关于海底捞火锅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事件的致歉信》,因为反应迅速、道歉态度诚恳而平息了不少消费者的怒火。紧接着,下午17:16分,海底捞发布了《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事件处理通报》,进行了诚恳的道歉,并表示会停业排查,还安抚了店内的员工,被不少人认为这是“极为成功的危机公关”,很多网友直接在微博下面评论“继续支持海底捞”,原谅之声盖过了批评之声。
8月27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声明:8月25日已经对海底捞立案侦查,并两次约谈海底捞北京地区负责人,要求海底捞北京地区所有门店一个月内实现后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7日下午15点,海底捞发布第三份公告《关于积极落实整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声明》,表示将会积极参加北京市正在倡导的阳光餐饮工程,主动将北京市及全国所有门店实现后厨操作可视化,接受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
8月28日,热度下降,海底捞事件尘埃落定,舆论场把目光转向了即将到来的七夕。
二、舆论场对海底捞回应的态度:总体正面,略有异议。
(一)总体效果良好。总体来看,海底捞反应及时,态度诚恳,加上平时积累的用户口碑,其危机公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问题曝光之后不久,大众的关注点就开始集中在海底捞“公关满分”这一点上,不断有公众号发表文章分析“海底捞”危机公关的成功之处的文章,网民也普遍表示,海底捞态度诚恳,不推卸责任,是个有担当的企业。
(二)更关注总体食品卫生安全。有网民表示,“海底捞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反映的不应该只是海底捞一家怎么样,而是整个行业是否都存在类似问题”,应该说这种表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网民的态度。而“海底捞要因为安全问题关门了,中国就没火锅店了”这样的说法,某种程度上更是反映了网民对于整体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评价。
(三)依然关注海底捞自身的不足。尽管舆论场整体上对海底捞表现出了善意,但由于多种原因,舆论场上依然存在一些对海底捞表示不满的声音,如公众号“长安剑”发文《海底捞:请别再用反转的“舆论”自欺欺人!》,力图将关注点扭回到食品安全本身,微博大V“@吴法天”的《海底捞,你公关满分我也零容忍》,光明网的《比起海底捞的被原谅,我更期待它的倒闭》等,同样也表达了舆论场上对于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态度。
(四)对于背后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许多网民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对海底捞为何出现问题,以及中国餐饮业整体为何卫生问题堪忧进行了探讨,如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相关法规和处罚措施不够健全等。同时,不少网民自发为海底捞出谋划策,给出建设性意见,如使用玻璃隔断来隔断厨房、加强监控摄像等,真正做到明厨亮灶,从技术手段上保证食品安全。
三、网民为什么选择“原谅”海底捞?
(一)态度诚恳,响应迅速。自始至终,海底捞的应对态度都是看得出来的诚恳,从第一次响应到最后一次回应,态度始终是坚决明确的,没有“耍花腔”,没有“顾左右而言它”,“不抵赖、不狡辩,快速、坦率回应得有点令人措手不及”,都是直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了真挚的道歉和明晰的整改措施。也正因此,整个舆情脉络就是一个简单的“爆发—回应—平息”历程,没有什么舆情的反转,也没有次生舆情的搅动。简单真诚的态度,及时迅速的响应,避免了舆情紊乱和反复。一以贯之的回应,体现了这家企业良好的舆情意识和素养。
(二)口碑底子依然在。负面事件的网络舆论作为整体往往是非常感性、非常情绪化的,然而网友们为何没有彻底批倒海底捞?如此证据确凿的负面曝光,换成其他品牌,公众形象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海底捞却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韧性和耐受性。归根结底,因为长期以来的口碑经营,海底捞的用户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其贴心和独到的服务,也培养了较高的用户粘性,这也就决定了形象危机面前,网民固然一时会因为后厨脏乱而震惊乃至愤怒,但情绪发作过后也能念起海底捞的种种好处,心理上也就愿意给海底捞一次改正的机会。
(三)保护员工获赞。去年发生“顺丰员工被打”事件时,王卫发声声援,引发网民对顺丰纷纷点赞,今年海底捞在发声时表示“涉事停业的两家门店的干部和职工无需恐慌”“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这一温情牌,无疑收获了网民的同理心,与大众对海底捞人文情怀的期望相符,因而为海底捞挽回了不少形象分。
(四)坚持服务特色。曝光事件发生后,海底捞不仅在线上积极回应和表态,在线下的店面服务中,也采取了相应举措,如曝光出来的涉事店面及时发出了“因门店内部整顿,暂停营业”的公告,门口更有工作人员向顾客派发礼品和优惠卡以示歉意。在其他店面,则依然保持了高水平的特色服务。不仅在线上说,也在线下做,有效平息了消费者情绪,也避免了舆情敏感期内发生次生舆情。
四、舆情启示。
海底捞的官网上,醒目地挂着两句话——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可以看出,海底捞始终有着危机意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爆出负面,其管理层在应对上没有出现自乱阵脚、仓皇失措这样进一步削弱自身形象的表现,而是显得沉稳从容、有条不紊地积极应对,这与长期以来就保持着警醒的危机意识功不可没。
甚至不难猜测,海底捞早就有着一旦出现形象危机时的各种舆情处置预案,临到处置时,就显出这个企业似乎有着别家“学不来”的能力。
然而,与其说海底捞公关水平有多高,还不如说企业中合格的危机公关太少。不是海底捞在危机公关上有什么“新操作”,只不过确实把基本功做扎实了而已。而这,是学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