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18-01-19胡久民李晶晶
胡久民 李晶晶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1
患者,男,27岁。间断右侧胸痛3年余,偶有盗汗。体格检查:胸廓无畸形,右侧胸壁略压痛(第7肋腋中线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右侧第7肋腋中线附近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菲薄、部分断续不连,可见多发压迹(图1-4),薄层重建显示破坏区内宽大的血-液平面(图3)。
术中见右侧第七肋骨腋中线处长约5cm骨质破坏,内见黄色分泌物。病理:包块切面灰红,可见空腔,质脆。镜下:骨组织及软骨组织,巢状软骨细胞可见异型性,增生纤维组织中见新生不规则骨组织伴骨母细胞增生,易见破骨巨细胞,部分区出血、血管增生充血、囊性变。符合动脉瘤样骨囊肿(图5)。免疫组化:PCK(-),P53(-),Vim(+),SMA(-),S-100(-),Ki67(低增殖),CD34(血管+),CD31(血管+),CD68(+)。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为一种含血囊肿,因患骨吹泡样膨出的外形类似动脉瘤而命名。发病机制可能因静脉血栓形成或动静脉交通使局部血液发生动力学改变,导致静脉压持续增高、血管床扩张,使受累部骨质吸收,并发生继发性反应性修复[1]。病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疼痛就诊。ABC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1.3%,可发生于骨的任何部位,但以长骨干骺端及脊柱后部常见,而肋骨少见[2]。ABC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与其它肿瘤并发,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母细胞瘤等,或继发于外伤。
病理呈大小不等多房或蜂窝状囊腔,内容物为暗红色不凝血。房与房之间为纤维骨性间隔。病变外周有一层反应性骨壳包绕。镜下可见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囊壁和囊腔间隔是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单核细胞组成,壁上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和大量多核细胞、类骨组织和巨细胞。
肋骨ABC典型的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皂泡状或吹气球样,其内可见分房状压迹及纤细骨嵴,边缘为菲薄如纸的骨壳。部分病变内见液-液平面,下半部密度高于上半部,CT值约3-70Hu[3]。本例病变CT表现典型,可见明显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见宽大液-液平面,下部为血液密度,上部為液体密度。需与骨巨细胞瘤鉴别。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为20-40岁,肋骨两端好发,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亦可因肿瘤出血而出现液-液平面,但其液-液平面小而广泛,不似ABC液-液平面少而宽大。
参考文献
王云钊、曹来宾主编.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87
蔡玖明,唐怀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 481-483.
王永胜,华双一.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误诊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6(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