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动画辅助 优化地理概念教学
2018-01-19熊懂梅
熊懂梅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一直以来是基础,同时也是难点。地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地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正确把握,借助动画辅助可以优化地理概念教学。
关键词:地理;动画;概念教学
对于抽象化的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呢?其中,采取动画辅助教学的策略,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动画能够把原本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加深高中生对地理概念的形象化感知,从而为他们高效地学习地理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动画辅助,感知概念原型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环节,如果这一环节没有抓好,高中生对概念的学习便会失去兴趣。高中地理教材是用静态的文字进行概念呈现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地理知识时也往往是通过黑板或者大屏幕进行静态化“照搬”。地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因此,在静态化呈现方式下高中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感知。在引入地理概念时,借助动画演示呈现地理概念,就能够通过化静为动的方式来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的原型,从而有效地激发起高中生学习地理概念的浓厚兴趣。
例如,我在给高中生教学《天气系统》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对“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这些地理概念进行直观化感知,利用多媒体动画给他们演示了锋面、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现象,通过观看动画,他们就对这一些天气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这样的概念引入方式,高中生是十分喜欢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体验到地理概念的原型,从而为他们接下来的地理学习打好基础。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类似的地理概念还有很多,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改变传统文字式的引入方式,采取动画辅助的策略进行引入,就能够有效地让高中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地理概念的原型进行感知,并且能够为他们高效化学习地理概念打下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动画辅助仅仅是概念引入的一种形式,其他的形式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概念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把握,合理选择。
二、借助动画辅助,理解概念内涵
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让高中生对地理概念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地理概念进行内化。但是,在传统的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生对地理概念内涵的深入理解,这样就造成了概念教学的低效化。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广泛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动画辅助来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的地理概念学习走向高效化。
例如,在给高中生教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始引入相关的地理概念之后,首先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演示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动画过程。这样,高中生在观察这个动画演示的过程中,就能够对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感知,从而达到了高效化学习的目的。
以上教学中,教师利用动画演示能够有效地让高中生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直观化感知,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高效的,才能够有效地突出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地理概念的形成阶段,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够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从而加深高中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三、借助动画辅助,促进概念深化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促进高中生对地理概念进行深化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练习的形式引导高中生理解地理概念,这样,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会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在对高中生进行相关地理概念教學的同时,教师要善于采取动画辅助的策略引导高中生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能够达到促进高中生深刻理解地理概念的教学目的。
例如,《昼夜交替与时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地理概念,并且,这些地理概念十分复杂,如果在课堂上让高中生对这么多的地理概念进行背诵与记忆,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练习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制作了一个“昼夜交替”动画演示小游戏。在这个动画小游戏中,把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了模拟,并且,把所有的地理概念在这个游戏中进行了整合。这样,高中生在玩这个动画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对相关的地理概念进行深化理解,从而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地理概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动画辅助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高中生学习地理概念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促进他们对地理概念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从而让他们的地理概念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杨红叶.浅析初中地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
[2]黄慧珍.初中地理几个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J].教育教学论坛,2013(6).
编辑 高 琼